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作为城乡治理融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网格化管理在农村地区不断推广和应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在城乡治理中应用网格化管理起步早、成效好、影响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温江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地处成都平原腹地核心区,辖6个街道和3个镇,常住人口101.11万,城镇化率为79.18%。近年来,温江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先后获批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及较高的发展水平为温江区发展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条件。2016年,温江区印发了《成都市温江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试行)》,旨在构建“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条块结合、全域覆盖”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监管网格边界清晰、监管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机制。相关政策举措为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随后,温江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构建智治、自治、法治、德治四机制,这些机制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微网实格”这一网格化管理创新模式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实施。
构建多级网格治理体系。“微网实格”是一种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温江区探索构建了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3+1”治理架构体系。这种结构涵盖了从村(社区)范围到更小的单元,如楼栋或单元,实现了对不同规模和类型区域的精细化管理,旨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幸福感。总网格按照当前的村(社区)范围划分,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总网格长。一般网格的划分标准是300至500户,配备专职网格员。微网格的划分标准是30至100户,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微网格长(员)通常从党员、楼栋长、单元长、自组织骨干等群体中选出,他们是兼职的。专属网格按照特定区域的特点、人群需求或特定任务进行划分,如对于商务楼宇、各类园区、企事业单位等有管理责任主体的地方,划分为专属网格,由管理主体自主推进网格细化工作。按照这些标准,温江区划定总网格95个、一般网格566个、微网格5814个、专属网格628个。这种分级制度使得社区服务力量能够更好地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明确网格职责职能。温江区通过划分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形成了精细化和全覆盖的治理体系,有助于更好地服务村民。总网格是温江区基层治理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社区层面的整体治理和服务整合,具体职责包括整合社区服务力量,为村民提供服务,以及整合政法综治、城市管理、环保等单位的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揽。一般网格侧重于较大区域内的综合服务和管理,每个一般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负责与辖区内的党员、组长、物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联系,提供综合服务和管理。微网格则更注重小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微网格员除了承担网格员的职责,如民情反馈、矛盾调解、安全管理、法律宣传、特殊群体关怀和应急响应等职责外,还要深入一线直接向群众宣传政策并提供帮助,更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分配和管理。专属网格对特定区域或人群提供精准服务。如针对商业街区、学校、医院等不同区域,设立相应的专属网格,专属网格长(员)需要与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在明确不同层级网格职责的基础上,温江区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一是优化问题处理流程。温江区做实治理单元,整合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网格内的问题进行联合处理。整合后形成大小适度、权责统一、纵横覆盖的网格体系,将需求发现、信息采集、服务办理、问题响应、矛盾调解“一网打尽”。二是拓展管理服务空间。如万春镇围绕做好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规模适度、界定清晰、方便服务原则,积极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将原有网格优化调整,实现生活空间拓展、管理服务拓展。整合政法、卫计等9条线网格,在网格内实现“九网合一、一格统管”。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如和盛镇健全“网格发现—村社上报—中心分派—科室处置”的智慧蓉城事件闭环管理机制。再如万春镇将党的建设、城市管理等11项工作内容纳入网格职责,建立“网格长—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三级组织架构,按照“一级统筹、二级处置、三级收集”的工作机制,着力将网格打造成感知社情的第一触角、解决问题的第一阵地、守护平安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不断优化网格设置提升治理效能。温江区不断优化网格设置,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一是精琢“微网实格”架构。如万春镇和林村以提升“微网实格”治理效能为突破口,发挥网格精细化治理优势,在原1个网格、3个片区、9个微网格基础上,以川西林盘大散居、小聚居特点延伸划分林盘网格33个,满额配备微网格员挂牌上岗,进网入格。再如和盛镇协同周边镇街,理清服务边界,精准划分微网格148个,配强148名微网格长、740名居民骨干力量,97名机关干部入网进格。二是对“微网实格”赋予多种职能。除赋予网格管理、服务职能外,还赋予网格建设和发展等多项功能,如和盛镇探索“微网格·星服务”系列活动,梳理特殊人群8906人,分类评定星级并确定服务标准;推进“微网格+微服务、微更新、微公益、微议事、微空间”等组合,孵化创投项目12个;率先推动“康和家医”进网行动;启动了特殊人群、农房建设监测等智慧蓉城特色应用项目3个。三是增强网格信息化功能,提升治理效能。温江区通过创设网格智慧应用平台,实现了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的高效运行,从而优化了问题收集和处理流程。如万春镇依托雪亮工程、天网、慧眼等信息系统,建成国色天乡、幸福田园、花乡民居小区等多个信息化网格,变“脚步丈量”为“网上巡逻”,不断提高网格巡逻工作效能。
主要模式与成效
党建引领的“微网实格”治理模式。温江区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工作、服务全覆盖,推动网格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以一般网格为单元全覆盖健全网格党组织,全面推行网格党组织书记、网格长“一肩挑”,动员1129名单元楼栋长、党员骨干等群体兼职微网格长(员),先后参与迎峰度夏、文明典范城市宣传等重点工作,实现治理全覆盖、精细化。如公平街道新成立一般网格党组织63个,新增老旧小区(院落)党群服务站9个,推动126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进网入格参与社区治理。再如永宁街道全力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建强26个一般网格党组织,全力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创新探索“一核双圈三员四格”社区治理机制,其中“一核”指的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资源要素下沉在网格、工作力量加强在网格、服务管理落实在网格、一流工作体现在网格。建立自上而下的融合引导圈和自下而上的共担共享圈,明确网格中的三类工作人员和四个网格层级的职责,建立有效的上下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和民主化。通过强化网格组织体系,实现对网格的全面覆盖和管理。
“政府引导、多元协同”的治理与服务融合模式。温江区强调政府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同时鼓励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发掘和培养院落自组织,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发动居民自主参与,整合物业、业委会等基层治理资源,打造了以细“治”入“微”和幸福满“格”为主题的居民共治特色小区微网格。例如和盛镇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协同”模式,促进多元共治,策划实施民生服务项目14个,其中,持续提升“点星公益”品牌影响,与九三学社共同推进“益起九和”公益项目9个;发布“和盛公益岗位机会清单”2期次75个岗位,招募3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同时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模式,建立包括服务组织和公益志愿团队在内的服务体系,获评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3个、示范农民集中居住区2个。
“智能化”的网格资源整合管理模式。温江区在基层治理中应用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网格化管理更加高效、精准,具有智能化的特点。例如,温江区通过整合多个行业应用平台,建立了网格智慧应用平台,实现了“一个平台统调”的目标,可做到信息的统一收集和处理,居民一键提交需求,网格员可以在一个屏幕上办理相关事务。智慧平台的建立帮助网格员更加高效地处理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同时,温江区建立了智慧城市治理监督指导系统,包括智慧环卫综合管理系统、智慧视频监控分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整个城市状态的全方位监控管理。此外,在农村公路养护中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公路桥梁管养一体化平台”,实施监测和预警异常情况,不仅提高了农村公路的养护效率和质量,还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条件,展现了智能化管理的实际效能。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是推动网格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温江区在“微网实格”治理中,党建工作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加强党组织在网格中的领导,推动党员和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确保了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其成功实践表明党建引领对赋能网格化管理、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是网格化管理的目标。温江区网格化管理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人口密度大、民生诉求多、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网格化管理不仅注重管理,还强调食品药品、卫生健康等服务工作,加强了基层治理和服务的融合。同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增强了社区自治能力。通过多元参与和共治共享的方式,提升了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启示。
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是提高治理效率的手段。温江区将政法、综治、城管、环保等不同部门的网格整合成一个综合网格体系,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统揽的目标,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强调了不同部门和层级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工作,对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尤为重要。温江区建立网格智慧应用平台,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资源调配更加高效,也是实施智治、自治、法治、德治四机制的重要体现。
完善建议
加强智能化平台建设。加大投入,开发和优化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信息快速流通和资源共享,增强对网格动态的实时监控能力。增加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为网格化管理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
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流程,定期举行联席会议,确保信息共享和问题协同解决。建立长效评估机制,定期对网格化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确保网格化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继续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并根据不同网格的特点和需求,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网格化管理,让村民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他们的自治能力和社区归属感。同时,引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网格化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和支持。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