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市 食用菌产业奏响致富“奋进曲”
时间:2025-03-20 14:49:3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龙文军 潘昱昱 字号:【

  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市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集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生产栽培、产品加工、冷链储运、品牌营销、文化推广、装备制造、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协同发展态势。2024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3亿元。

  高位推进,树立产业发展信心。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食用菌产业集群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延链、补链、壮链、强链,设置一名市级领导干部作为食用菌产业链链长,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七个一”模式。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缩短审批流程、大幅压减审批时限、全面提升审批透明度,推进招商引资,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政务网络化、智能化、自助化建设,不断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开放。

  规划引领,指引产业发展方向。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平泉市按照“一城、一镇、一轴、两区”的目标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城”,即中国食用菌产业城,建成产业园发展的动力源和导航台;“一镇”,即中国蘑菇小镇,打造成为全国食用菌文化康旅标杆;“一轴”,即绿色高效综合示范轴,串联整个产业园食用菌产业链各重要环节的综合发展带;“两区”,即高质高效标准化种植区、大健康全产业链精深加工区。2021年编制《平泉市食用菌产业集群规划(2021—2025年)》《平泉香菇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等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平泉市实施了30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5亿元,完成各项创建指标。2024年,平泉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到7万亩,产量65万吨,实现产值67亿元,其中香菇产值达到47亿元。

  创新方式,确保参与各方利益。推进食用菌种植基地规模化、多样化、园区化“三化”建设。坚持“优质菇”定位,树立优质优价导向,新建园区和改造老旧园区并举,推进高标准双拱棚建设,提升食用菌栽培硬件水平。同时,按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三化同步”思路,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折股量化试点”保底收益、领养领种、“入股+分红”扶贫保底、园区务工、“四统一分”联合经营等方式。龙头企业负责园区建设、菌棒制作、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环节,农户负责养菌管理、出菇管理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红利。

  科技赋能,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推动科技资源与产业对接。与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以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平泉食用菌科技小院为平台,开展种质资源、现代生物育种、菌种保藏、种性维持等科技攻关,推广良种良繁良法配套技术。同时,加快培育民营科技型企业,孵化出高新技术企业3家、创新型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星创天地备案4家。建设河北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中心、食用菌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用菌创新驿站等3个省级创新平台。

  做强加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立足气候特点、市场需求和生产习惯,按照“稳定主栽品种、搭配适宜品种、筛选储备品种”的思路,形成较为完整、结构优化、渐次递进的品种梯队。2019年以来,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越夏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实施了森源公司中央主食厨房项目、金稻田公司食用菌调味品加工项目、中润公司食用菌脆片加工项目等10余个深加工项目。

  培育品牌,扩大产品社会信誉。常态化开展品牌推介,通过全媒体矩阵,实施多元立体品牌传播推介,切实增加平泉食用菌品牌曝光度。公用品牌方面,平泉香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品牌方面,引导企业持续提高产品品质,带动产品品牌的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内涵,优化规格和包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引流产品。在行业端,通过举办承办中国食用菌品牌集群成立大会等论坛、展会、培训、观摩活动,提升行业内部影响力。在消费端,通过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户外广告等方式,展现品牌形象,坚持区域公用品牌和商业品牌“母子品牌”同创,进一步推进商业品牌开发。

  依托平台,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平泉市登记注册食用菌市场主体超过1200家,食用菌的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引进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家,构建了创新引领、协同有力、产业耦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形成了产地和销区、国内和国外、线上和线下对接。以保鲜、干制、速冻等为主的食用菌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31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过3000万美元。鲜香菇在中高端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年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平泉市大力培育营销队伍,挖掘和培育本地食用菌经纪人、流通企业等各类流通主体。加快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优秀企业先行先试,通过电商平台、自媒体平台,以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形式,推动产品的网络营销。

  “三物融合”,坚持产业绿色发展。平泉市坚持以“三物(植物、动物、菌物)融合”理念,引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模式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走出了一条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件,平泉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极低,无需使用任何农药,只需利用控温、控湿、通风、诱杀虫板等物理方法即可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控。这种“自然农法”使得基地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形成了多种闭合循环产业链条。依托“菌炭热电肥联产”项目构建跨行业循环产业链,将食用菌与光伏相结合,探索推行“棚顶发电、棚内养菇”的“农光互补”模式。

  金融支持,解决融资风险难题。平泉市政府协调各金融机构,推出无抵押、免担保、利率低、额度大、放款快、可循环的“香菇贷”“祥菇贷”等食用菌产业专属普惠金融产品,支持范围涉及种植、流通、加工等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实现“应贷尽贷”。组织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兴农撮合交流会”“送贷下乡、送贷到户”等活动,打通金融助农“最后一公里”。针对食用菌产业技术含量高、风险系数大的特点,平泉市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专项资金,引导保险机构创新,推出食用菌价格指数保险、食用菌设施保险、食用菌菌棒保险等产品,有效化解了食用菌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风险,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引进人才,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平泉市坚持“抓人才就是抓产业发展”理念,实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人才干事创业给予有力保障。统筹打好组合拳,推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大棚、迈向大市场。先后有中国农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122名高端人才来平泉,自主研发推广新型农业产业化技术50余项,多项技术成果在全国领先。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平泉菇农由经验种菇变成了科学种菇,香菇质量大大提高,优质菇率达到85%以上,平泉香菇已经成为全国夏季优质香菇的代名词。

  (作者单位:龙文军,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潘昱昱,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