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广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观察
时间:2025-03-20 14:52:1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调研组 字号:【

  现代设施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区目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把发展大棚果蔬、设施畜禽、生态渔业、仓储保鲜、智慧茶园等现代设施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坚持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持续构建设施农业发展场景,积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领域,着力培育千亿元农业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着眼处理好粮食生产和富民产业的关系,统筹布局新蓝海

  保障粮食安全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基础条件,现代化粮食产业离不开设施农业支撑。广西是全国11个粮食产销平衡区之一和双季稻主产区,如何平衡粮食安全责任与富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是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坚持协调共抓,守牢底线任务。广西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蔬畜糖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统筹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围绕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这一头号工程,突出抓好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水稻增密增穗、水稻玉米高产攻关三大行动,稳步推动粮油等产业设施化发展。同时,广西明确提出,用设施农业的效益去置换林果蔬等所在耕地的效益,以达到耕地保护的效能。广西立足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优势,以设施农业为牵引推动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

  加强产业规划,重塑农业格局。广西科学规划区域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优质粮食、绿色蔬菜、林果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六主多区”的农业发展格局。推动8个国家级水稻推进县建设,在52个县创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片,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印发《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4—2030年)》,大力发展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布局建设一批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示范园区。

  做好空间规划,破解“粮菜”矛盾。一方面,广西严守耕地红线,切实落实国家关于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部署,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规定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不得违规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立项实施非粮食类项目。另一方面,创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系列文件,部署开展设施农业用地潜力调查,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同步考虑设施农业用地用海合理需求,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未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荒地、园地、林地、工矿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释放设施农业用地空间,推动设施农业项目快速落地。

  着眼处理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加速提升生产力

  现代设施农业集聚先进生产要素,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密不可分。广西强化科技支撑、政策扶持、要素保障,推进全区现代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解锁科技应用场景,让现代设施农业“动能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设施农业要增量、提质量的关键变量。广西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尖锋”专项行动,聚焦重大科技需求,集中解决“针尖”“刀刃”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深入推动种业振兴,牵头承担芒果、蚕桑品种新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着力解决设施农业前端种源问题。因地制宜推广一批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及模式,有力拓展了农业生产边界。横州市在中华茉莉园5000亩核心区内推广茉莉花病虫害算法模型,花农只需手机拍照上传,即可自动识别病虫害,获取精准的防治方案。贺州市平桂区椒闻天下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区推广有针对性的“小水小肥”勤补给、幼苗遮阳网避光等科学措施,农民感慨地说:“以前种地靠天气,现在种地靠科技。”

  厚植绿色生态基底,让现代设施农业“成色好”。广西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下大力气开展高效绿色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核心攻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持续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护好壮乡“金不换”的生态优势。玉林市智能工厂化陆基圆池养殖基地自研高蛋白质饲料,不乱掺滥用抗生素,并且投用循环水过滤系统,鱼粪沉淀堆肥,节水又环保。桂平市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共有455家企业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通过收集周边畜禽粪污加工有机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

  加大人才储备支撑,让现代设施农业“后劲足”。广西大力实施八桂农业英才支持培养计划,出台《广西农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支持专项实施方案》,聚焦生物育种、绿色生态种养、现代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短板弱项,培育一批以“头雁”为代表的适应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农人”。依托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教学科研力量,实施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提升基层站所服务强区建设能力。贺州市钟山县组建蔬菜产业技术服务队,以“专家人才+科技小院”等方式为农户开展土壤改良、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全程跟踪服务。

  着眼处理好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的关系,打通产销“中梗阻”

  从特色产业到富民产业,从丰收到增收,销售环节至关重要。广西以全产业链思维,拓宽农产品出乡之路,让“桂字号”农产品叫得响、卖得好。

  深耕“桂字号”品牌。广西把农业品牌培育作为推进农业强区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广西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推进建立“1个自治区级整体品牌+N个区域公用品牌+N个企业品牌+N个农产品品牌”的品牌运营体系。目前,全区累计发布了7批次“桂字号”农业品牌目录,认定641个“桂字号”农业品牌,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5000亿元。梧州六堡茶、百色芒果、荔浦砂糖桔、钦州大蚝、恭城月柿等7个品牌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绿色、有机、健康、长寿成为广西农产品的亮丽名片。

  提升价值链品质。广西加强农产品全链条技术创新与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全面构建“桂字号”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积极建设南宁火龙果、鱼峰区豇豆、陆川猪、巴平米、恭城月柿等8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质量标识和可追溯管理制度,以农产品产业链全面提质带动价值链持续增值。柳州螺蛳粉凭实力“出圈”,带动田螺、水稻、八渡笋、豆角种植养殖以及食品加工行业产业化、标准化提升,一碗螺蛳粉“嗦”出超600亿元的“大产业”。贵港市港南区吉丰肉鸽养殖合作社推动把“一只鸽子”发展成“一条产业链”,成功研发鸽子汤、鸽子饭等多款预制菜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

  补齐供应链短板。针对农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农产品产后价值损失率和运输损耗率较高等现实问题,广西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衔接县乡村、兼顾淡旺季的公共型基础冷链物流体系。“十四五”以来,广西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482个,新增库容达250万立方米,全区果蔬储藏能力220万吨以上,提高了冷链运输效率。通过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全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提高15%以上,农产品得以更好地保鲜、更快地流通,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高效供给,鲜活农产品平均溢价收益提高25%左右。

  着眼处理好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系,联结带动小农户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广西在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创新联农带农益农模式,让小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强化龙头带动。龙头企业具有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是全产业链的载体和关键。广西建立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名录,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行动,重点培育农垦集团、力源等一批有优势、有基础、有前景的本土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领带动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横州市引进培育张一元、香茹怡茉、周顺来等龙头企业,打造茉莉花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条,企业不用担心价格大起大落,花农的收入也有了保障,心里也更踏实了。广西扬翔公司依托“生鲜即烹食品+智能厨”发展模式,带动周边优质稻、玉米等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

  健全共赢机制。广西持续培育壮大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设施农业经营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将联农带农成效作为实施设施农业补贴的重要参考。鼓励小农户与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设施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就业、入股、合作、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更多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贵港市覃塘区引进年产19.5万吨食用菌雪榕生物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就业800多人。南宁市武鸣区鹤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引入种植、田间管理环节的先进农业技术,还利用互联网平台把本地水果卖到全国各地,解决了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加强服务支撑。广西鼓励科研教学机构、农机农资生产销售企业围绕服务现代设施农业创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落实好“桂惠贷”贴息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根据设施农业特点设立专属金融产品,探索设施农业设备及经营抵押做法,为发展注入源源活水。北海市推动32名科技特派员深入设施蔬菜大棚开展手把手指导,为种植户提供水肥一体化滴灌等节本增效技术支撑。建立区内外市场直供、对口帮扶助销、网络直播带货联动的销售渠道,搭建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

  如今,一批产业集群发展、先进要素集聚、产业链条完整、供给能力强劲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带,正在八桂大地渐露身形。据介绍,广西将选树一批设施农业发展典型,以设施农业带动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守好“粮袋子”、打造“果盘子”、丰盈“菜篮子”、鼓起老百姓“钱袋子”。

  (调研组成员:徐刚、何晓霞、周嵘、宋晓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