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破解种养循环堵点卡点
时间:2025-03-20 14:44:4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庞少浦 葛树春 景鑫鑫 字号:【

  河南省是我国粮食大省和畜牧大省,通过多措并举有效破解了种养分离、循环不畅的堵点卡点,畅通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渠道,形成了种植养殖双赢的格局。创建一批种植、养殖、服务组织紧密衔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粪肥就近就地还田。近年来,全省累计建设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1016万亩次,收集处理固体粪污约730万吨、液体粪污约1770万方,施用固体粪肥约270万吨、液体粪肥约1330万方,项目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绿色种养循环监测区小麦平均产量,较常规区增产5.5%以上,实现节本增收70元/亩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粪肥替代化肥15%~20%,可有效提高低肥力等级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幅8%以上。

  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统筹谋划,把绿色种养循环纳入“大良田”工作专班高位推动,构建“资源利用处牵头抓总、抓重点,土壤肥料站负责日常、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专家课题组,提出具有河南特色的绿色种养循环“地力加油站”运行模式,选定原阳县作为“地力加油站”试点,深入研究运行机制,为项目有效实施提供顶层设计。全省定期召开视频推进会,指导全省试点工作,交流经验,探索路径,强化责任落实,及时化解难题。目前全省共建“地力加油站”202个,辐射136万亩农田,有效实现粪肥就近就地还田。

  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技术模式。各试点县不断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总结提炼,结合区域特点,围绕当地主要种植作物,秉持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原则,集成创新一批畜禽粪便堆沤还田、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还田等有机肥还田技术模式,增强了项目技术支撑。如“小麦固态粪肥还田+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小麦沼液还田+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小麦-玉米轮作沼液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食用菌废基料+畜禽粪便堆沤发酵+计量还田”技术模式等,确保粪肥科学高效还田。

  实施全程追溯,严控粪肥质量。强化粪肥还田追溯系统建设,在粪肥收集、处理、施用、质量控制、效果监测、田间试验和宣传培训等关键环节,建立详实的工作台账,做到“四清楚三到位”,即粪肥来源清、面积清、主体清、位置清,台账到位、检测到位、示范到位,确保所有资料可追溯、数据逻辑严谨。在粪肥还田前,对每批粪肥进行抽样检测,保证粪肥还田质量。

  强化绩效评估,确保试点成效。每年按照绩效目标,对各试点县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内容涵盖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支撑保障等。对进展迟缓,资金支付率低下的试点县核减下一年度资金分配额度;对运行模式模糊不清,资金拨付率严重滞后、资金使用混乱的试点县,剔除试点范围。

  塑造先进典型,突出示范引领。打造一批有“看头”的示范样板。各试点县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现场观摩和宣传培训,推广粪肥科学施用技术,增强农民绿色种养循环意识。柘城县形成第三方监管与县乡村工作人员共同监管的双重监管机制;舞阳县积极拓宽粪肥利用新途径,探索以草腐性食用菌为载体的循环农业模式。提炼一批有“说头”的典型案例。浚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典型案例和浚县开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粪肥还田典型案例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县级典型案例和十大服务组织典型案例。汇聚一批有“亮点”的推广范例。开展系列宣传,媒体先后报道了《封丘县粪肥还田助力冬小麦备播》等各地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工作取得的成效,推广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

  (作者单位: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