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建设好,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何让乡村和美又宜居?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纷纷建言献策。
强基础
补上设施短板
“要想富,先修路”。说起农村道路给村庄带来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村民郁伍林感叹:“从前的老姆登村,交通闭塞,乡亲们从事着原始的农耕生产,生活十分艰难。”后来,村里通了硬化路,交通便利了,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如今的老姆登村,家家有安全饮水、人人有医保,大家还吃上了旅游饭,收入一天比一天高。
“道路畅通、交通便利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对于道路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兰深有体会。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畅通,独树村的优质水果走出了大山,更多的游客走进了大山,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永兰建议,提高30户及以上自然村的通组公路补助标准,并将30户以下聚居点的通组入户道路纳入国家补助范围,以解决高山地区交通不便问题,促进农产品流通和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公路不仅要有,更要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杨建德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目前农村道路等交通设施已有大幅度提升,但部分农村道路标准仍不高,路面宽度有限,道路的承载能力较弱,大型货物运输车辆难以通行,无法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村物流发展的新需求。为更好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杨建德建议,要根据产业发展的新需求,精准确定道路等级,修改相应乡村道路建设标准,通过拓宽路面宽度提升道路承载能力、设置完善的交通标识与安全设施等措施,满足服务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重型车辆的通行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数字乡村越来越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长期关注数字乡村建设,在她看来,乡村发展必须搭上数字化的快车。为此,她建议在乡村搭建数据平台,整合乡村产业动态、公共服务等数据,实现资源高效精准匹配和运用,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赋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优服务
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则更为突出,农村养老服务成为民生保障中的薄弱一环。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认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不仅事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而且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全国政协委员冯江华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地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设施尚不健全,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养老的观念在乡村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为此,他建议建设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以县为单位、市带动、省统筹,推进“一地一策”实现路径,同时加大对农村互助养老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互助养老意识,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驿站和幸福院大家庭。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关心的话题。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河南村乡村医生杨莲英眼里,目前乡镇卫生院缺药、缺人、缺设备的问题依旧存在。补齐乡村医疗卫生短板,努力让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遍及乡村大地,才能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为此,她建议从政策层面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扩充基层用药目录,完善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增加各科室人员编制,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让农民可以“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依靠”。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关键还是要靠人才。作为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韦小丽一直奔赴在为村民看病解难的一线。但基层医疗人才短缺,让韦小丽担心自己从事的事业“后继无人”,她说:“希望政策更加支持基层尤其是偏远乡村地区,助力挖掘更多年轻医疗人才;要切实提高村医福利保障待遇,关键是要让更多乡村医生愿意来,留下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金峰同样对乡村医疗人才十分关注。他建议,在乡镇卫生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设置乡村医生事业编制。在本专科公费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中单独设置面向村卫生室的培养名额,让大学生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留得住、用得上。
治环境
打造绿美家园
如今,行走在广袤的乡村大地,处处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道路、恬静雅致的乡村美景。
这些年,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过45%,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有这样一个村庄,它有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有诱人垂涎的朝鲜美食,还有回归田园的生态风光,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乡村生活带来的美好与惬意,这个村庄就是新兴村。近年来,新兴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污水管网、化粪池等设施,聘请专业设计院对乡村环境进行整体设计改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好了,新兴村把目标瞄向了全力打造朝鲜族特色美食打卡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在全国人大代表,新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东浩眼里,虽然当前乡村建设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他建议,各村应凭借各自区位优势,持续培育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有力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些地方过去隔着栅栏还要往河道里扔垃圾,现在则是拿着自家的工具,主动帮着维护环境卫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谈起家乡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很是感慨。与水打交道20余年,黄绵松近几年一直关注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2023年,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一年,就建议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长效治理。第二年又重点关注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运维资金缺乏有效保障、运营不可持续问题。“现在我们农村的人居环境相比之前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大量的生活污水已经得到了收集处理,并且有的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在黄绵松看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更多关注污水和垃圾如何协同去处理,提升处理效率;二是要考虑将污水进行有效地资源化利用,这是未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点。”黄绵松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