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何琼妹 建设数智化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时间:2025-03-20 15:05:2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陈娜 字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何琼妹表示,我国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农作物品种70%以上都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来,但南繁育种仍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尚未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种子性能数据库和智能育种模型,亟需利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谋划建设智慧化种业科研平台,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集聚全国30个省市区1000余家南繁单位及育种材料集聚优势,构建与国际种业巨头并驾齐驱的智慧育种研发体系。

  近年来,海南省先后完成南繁高标准农田、生物育种专区、农田水利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基础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已达到“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标准,有力保障了全国南繁单位育种用地需求。2023年1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要“优化提升科研育种基地,满足高水平南繁需要”,“构建覆盖南繁基地的田间监测网络,全面推进数字技术与南繁基地管理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数字南繁”。

  “当前,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面临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还比较碎片化,缺乏长期稳定用地供应保障机制、信息化设施建设水平与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差距较大等情况。”何琼妹说。对此,她建议,打造“土地集中连片、设施保障完善、数智高效赋能”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完善种业创新链条,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一是推动南繁基地长期稳定供应。当前,南繁单位用地主要通过流转租赁取得,据海南省南繁管理局2024年对610家南繁单位的调研统计,约72%的南繁单位希望实现土地长期流转(十年及以上)。建议在不改变南繁基地永久基本农田属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民保障新举措、新思路或新模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实现南繁用地长期稳定供应。

  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提升。高标准的南繁基地配套设施是开展高质量育繁种工作的重要基础。经调研,约95%的南繁单位希望建设完善的田间信息化条件设施,如可根据地形地貌、科研基地分布等因素选址建设通用类监测点,构建通用型环境监测矩阵,实现对环境小气候、土壤墒情等关键环境因子的实时精准监测;约50%的南繁单位希望提升基地配套服务设施,如建设智慧农田检测、智慧感知灌溉、智慧互联电力、多功能科研大棚等工程。应推进南繁育种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田间试验种子性能数据大平台,为建设智慧育种研发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构建智慧育种研发体系。海南加快建设国家南繁硅谷、全球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和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具备构建全流程智慧育种研发体系的条件。建议在完成育种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基础上,建设智慧育种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国家育种大数据平台,加快构建比肩国际种业巨头的智慧育种研发体系。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