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加强高标准农田监管
时间:2025-03-20 15:05:0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杨宗辉 字号:【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从全国看,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许多农田实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但对于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为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魏后凯介绍,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速度很快,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2%。2023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建设为主转向建设和改造并重,在继续新建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对早期投入较少、达不到高标准要求的农田进行改造提升。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是8000万亩,其中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用好,确保良田粮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为良田粮用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到2035年,我国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在魏后凯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严格高标准农田监管。同时,将良田纳入,把过去未能科学划定的一小部分农田剔除,比如坡度较大的山区小地块。

  为此,魏后凯建议应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高标准农田监管,确保良田粮用。

  一是提高农民种粮收益。要统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既要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又要推动粮食产业纵横向深度融合,把粮食产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真正实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确保种粮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全国耕地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种粮情况进行监测评价,依据高标准农田必须种植粮食面积比例等指标,建立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预警机制,及时监测各地“非粮化”动态。

  三是明确“良田粮用”界限。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明确“原则上全部”的含义以及例外情况需要的相应条件和程序,确定高标准农田粮食播种面积比例等控制性指标,对违规出现的高标准农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要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加强“良田粮用”监管。将已建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依法实行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用途管控和“良田粮用”监管,确保良田优先种粮,对高标准农田中的林地、草皮等违法用地要依法进行腾退。严格执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在土地流转资格审查中,增加高标准农田用途审查环节。

  五是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尽快制定出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相配套的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相关办法,全面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同时,要将耕地流转用途纳入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明确规定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等不同类型耕地种植粮食作物的比例,为“良田粮用”提供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