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话题。2023年以来,在粤黔协作惠水小组推动下,贵州省惠水县王佑镇、羡塘镇建构“陪读公寓”、组建“红色家长”、设立“温馨港湾”、创办“多元课堂”,为山区留守儿童提供包括全过程抚育、全方位关爱、全链条保障在内的立体化阵地,有效破解了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
盘活资源,建构“陪读公寓”。按照“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原则,统筹辖区内集体资产,分类制定“陪读公寓”改造计划,规划设计装修,发挥闲置房产使用效益。粤黔协作惠水小组投资92万元,支援王佑镇“陪读公寓”示范项目建设,辅助建设陪读公寓139套。同时,利用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结对帮扶资金,购置学习和生活用品。优先聘请租住“陪读公寓”且有就业意愿的陪读家长。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陪读公寓”租金中拨付工资。同时,建立“陪读车间”,引进来料加工等项目,减轻陪读家庭经济负担。
巧用外援,组建“红色家长”。借助“陪读公寓”场域,建立“红色家长”制。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形式结对,让“红色父母”与“红心少年”结对结亲,当好陪读公寓留守儿童的“行为引导人”“学习监督人”“成长陪伴人”,为留守儿童提供行为引导、学习辅导、生活帮助、精神抚慰、心理健康咨询等切实服务。
铸就阵地,设立“温馨港湾”。围绕陪读公寓“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管理工作,升级打造社工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温馨港湾”。以有阵地、有方向、有效能为导向,建成多功能儿童成长空间。按照“党建引领、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思路布局,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融入党建大格局,同时吸纳391名志愿者,解决陪读过程中遇到的子女教育问题、工作压力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等。同时,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定制开展系列活动和主题课程。
拓展视野,创办“多元课堂”。依托“多元课堂”拓展留守儿童的知识视野。一是“安全课堂”。搭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打造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提升留守儿童对家庭安全、校园暴力危害等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学业课堂”。聚焦留守儿童学业难题,积极引入教师伴读,无偿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三是“健康课堂”。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关心关爱活动,及时疏导孩子们的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免疫力,帮助他们快乐成长、自信成才。四是“家长课堂”。创办家长学校,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家长课堂”,指导和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