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涌现出一批“90后”“00后”新农人。在乡村这片大有可为的热土上,他们用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眼光和智慧,用青春和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事业、播种理想,全国创新创业优胜奖获得者、金山区稻米产业联合体带头人陈建宇就是其中一个优秀的代表。
立志扎根稻米产业
陈建宇出生于1994年,是上海盛致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从东北来到上海,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在金山这片田野里。盛致公司在陈建宇的父亲手中起家,最开始经营大宗原料。2013年起,在当地进行大米种植和农产品收购。2014年起,陈建宇加入,由此确立扎根稻米产业的信念。
种田又苦又累,为什么毅然放弃城里安逸的环境、舒适的工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对农民对土地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陈建宇说,“从小看到父母起早贪黑躬耕农田,十分辛苦,想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替父母减轻劳累,让他们轻轻松松地把地给种了,把钱给赚了,还要让城里人看到优美的乡村风光,吃到更多更好的地道农产品。”他在中国农业大学专攻农学专业,毕业回乡后,多方奔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拓展市场。担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后,陈建宇推动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
这些年来,陈建宇不忘初心,实现了由传统种植到有机绿色种植,由卖稻谷到销大米,由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并重,由一产到产业融合发展的升级转变。目前公司年收购加工水稻1万吨,玉米1万吨,电商农产品销售额1600万元,总销售额1亿元以上。
回顾走过的路,陈建宇表示,他的稻米产业之所以不断发展主要是“三个离不开”:一是离不开家人的相助。一家人团结一心,父母亲甘当绿叶,为儿子创业保驾护航。热情的母亲,善于沟通,与乡亲们打交道,是一把好手;踏实的父亲,执行力超强,传道授业,干事创业,也是一把好手。二是离不开良好的模式。采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引入农业保险后,农户在面临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风险时,能够获得理赔,从而减少损失,增强了种粮人的信心。三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他热衷于钻研技术,先后突破了优良品种引育、稻田生态技术、草害科学治理等重点难题,成了远近闻名的“田秀才”。
积极探索发展新路
“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新时代农业创业者必不可少的气质品质,也是陈建宇的口头禅和座右铭。稻米产业同质化是水稻发展中遇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障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陈建宇不是“翻老黄历”,而是努力想办法找出路。
“要想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实现从卖产品到打品牌的转变,首先得将产业规模做大。”陈建宇说。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他成立了金山唯一的稻米产业联合体,与区域内132个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35户种植大户,65家农户签订了种植订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创出了联农共富的新路子。他还发挥联合体的引领作用,实行了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为提高稻米品质夯实了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乎粮食安全,关乎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为了做好品种选用工作,陈建宇在稳定“南粳46”种植的基础上,与上海市农科院、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密切合作,建立了上海水稻科技小院,成功引入了新品种“沪软1212”“上师大19”,这些品种食味值高,商品性好。目前这三个优质品种已占水稻联合体种植面积的80%。为了提升水稻产业附加值,陈建宇引进柔性削切大米加工技术,在完善大米、胚芽米、糙米等产品经营的同时,还开发了米昔、大米咖啡、大米布丁、米油、大米护手霜等多款衍生品,推动稻米加工向下游延伸,差异化发展,形成多元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品链竞争力。
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扎实做好产品,陈建宇推动构建“产购储加销”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对大米从品种名称、产地、收货时间、产量和分布、储存和加工时间、技术工艺、质量标准等进行监控和监测,实现大米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云追溯管理,以实现“一户一号”,商品也实现“一物一码”。
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在金山区,一年四季农产品不断,老百姓不担心种不好地,而是担心没有销路。作为在信息化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于如何立足农田展拳脚,陈建宇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盘算:要探索一条不同于父亲的经营模式。2015年,他把直播间开到了自己的农家小院里,拿自家的大米直播“试手”,反响不错,这也让他更加坚信农产品“触网”的广阔未来。2016年,陈建宇成立了电商团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来金山白相”的销售平台,得到了许多农户的响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平台已签约本地瓜果、水稻绿色有机蔬菜基地352家,带动销售超1.13亿元左右。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陈建宇利用公司在种植方面的优势,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随着品牌和产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稻花湾”这个稻米大家庭,走上了越富裕越强大的良性循环。未来预计年产出3.6万吨稻谷,加工成2.45万吨左右大米,销售额达1.7亿元。推进稻米加工到储存、储藏、保鲜一体化产业化项目,预计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让农民既有土地租金,又有务工收入。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最近,陈建宇又将重心放到了新开张的稻花湾青少年服务发展中心上,以科普推广农文化为己任,面向中小学生打造以农产品为主,各类周边产品以及朱泾镇非遗项目为辅的系列体验式课程和活动,推出了米花人物IP,打造朱泾镇首家农产品推广直播间,让流量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不断提升本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助力区域特色农产品“出圈”。
陈建宇还设计了集吃喝玩乐游购于一体的“一朵花、一粒米、一颗菜和一条鱼”的游乐体验。“我们的好农货不仅要产出来,更要卖出好价钱,不能负了这一方水土。”说到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陈建宇笑了,而且笑得很灿烂!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