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法律全面有效贯彻实施
时间:2025-05-08 09:05:3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杜家毫 字号:【

  202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这部法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了更加健全的法治化轨道。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贯彻实施工作,对做好法律表决通过后的学习宣传、实施准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是新时代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组织,负有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责任,承担着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坚持集体所有制、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负责牵头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起草工作。新一届农业农村委成立以来,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动法律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出台,对于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内容丰富,涉及农村诸多基础性制度,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这部法律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党的农村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破产,集体财产不得分割到成员个人,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立足国情农情。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把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组织机构运行等事项,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确定财产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扶持政策、争议解决以及监督等事项。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现实需要。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及群众关切进行制度设计,为实践提供法律规范和依据。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成员定义作出了界定,并明确成员确认规则;进一步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的具体制度规范;专门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得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第四,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尊重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确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同时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差异性,给地方和农民群众留出必要的自主空间,允许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探索,授权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因地制宜作出具体规定,使法律制度更符合实际、更便于实施。

  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宣传贯彻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5月1日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施行。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努力做好法律实施的相关工作。

  一要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普法宣传。学习贯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是今年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和地方各级人大农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要和各地方人大农委、各有关部门带头学法用法,吃透法律精神,掌握法律要义,统筹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准确理解把握法律相关规定,为法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要推动做好法律衔接和配套法规的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有效实施,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办法、示范章程等法律配套政策,以及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加以落实、细化。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将积极督促、支持和协助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地方人大,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增强合力。

  三要协助做好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将继续积极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贯彻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情况,通过多种方式监督法律的实施。今年,在组织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情况”专题调研工作中,要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贯彻实施情况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推动法律全面有效贯彻实施。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