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有754条河流、总长度1.8万余公里的禁捕水域,抓好长江十年禁渔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重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高位推动,抓实抓细禁渔执法监管工作,全市禁捕秩序持续保持稳定。今年7月,重庆警方会同江苏警方成功侦破1起跨苏渝“捕运销”全链条非法捕捞案,获得公安部贺电表彰。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制度保障,构建“市级统筹、分级负责”的禁渔责任体系。一是压实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今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全市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汇报,并审议通过《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 年)》,部署推动未来三年禁捕执法工作。二是加强考核督导。市级层面成立联合暗查暗访组和第三方暗访团队相结合,对全市范围动态摸排的123个非法捕捞高发水域进行挂图作战、重点治理。同时将区县对暗访线索处置情况纳入全市“河长制”考核,做到责任、措施、效果“三到位”。三是强化法治保障。颁布实施禁捕决定,先后制定休闲垂钓管理办法、非法捕捞量刑指引等。市人大常委会将《重庆市水生生物保护条例》纳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将《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作为年度重点监督项目。
坚持多维联动、严打非法捕捞,构建“多跨协同、数字赋能”的禁捕执法体系。一是加强联合执法。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联动,常态化开展“亮剑”、“整治违规垂钓”、“平安长江”等专项行动。强化行刑衔接,公安部门加大涉渔行政案件提前介入力度,实现线索双向移送、结果双向反馈的闭环管理。二是注重联防联控。与四川、湖北等毗邻省份签订交界水域共管协议,市内各区县、各部门之间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累计建立4个省际长江禁捕工作站,联合长航公安设立15个长江禁捕警务室,市区共建长江禁捕工作站46个。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开发“长江治渔”数字化应用平台,集成的沿江1200余路AI视频监控实现5类23种涉渔问题隐患智能识别、自动预警、精准推送、流程监管,实现三级贯通运行,涉渔事件闭环处置率达到95%以上。
坚持综合施策、规范垂钓行为,构建“多元共治、疏堵结合”的垂钓管理体系。一是实施垂钓执法赋权。今年7月1日正式将垂钓执法权赋权到973个乡镇(街道),有效扩充全市护江执法队伍5000余人,打通垂钓执法“最后一公里”。采取集中式实景化培训、面对面授训方式对乡镇执法人员及协助巡护队员开展执法培训,有效提升执法水平。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依托重庆市休闲垂钓协会,在“渝钓通”APP实名登记17余万钓友强化休闲垂钓管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做到安全、文明、生态垂钓。三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完善有奖举报机制,接受群众监督,提升社会关注度。持续举办“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治理。
坚持源头治理、排查风险隐患,构建“标本兼治、防患未然”的行业监管体系。一是开展“四清”整治行动。持续清理“三无”船舶、残留网具、违规垂钓、涉渔市场,动态消除非法捕捞风险隐患,全市累计取缔“三无”船舶3121艘,规范乡镇船舶监管,清理残留网具7689张。二是开展清网行动。摸排多个主流电商平台网络销售禁用渔具情况,收集整理疑似售卖禁用渔具商品网址1036个,累计屏蔽13个关键词,在销售8类相关商品详情页显著位置标识“长江流域禁捕水域禁止使用”等警示语。三是强化市场环节监管。将全市9300余家涉渔餐饮主体和5300余家水产农贸市场全部纳入“长江治渔”应用加强监管,共同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严禁收购、加工、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供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