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水市以“主战场”的担当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落实”二字,锐意实干争先。7月5日,丽水市召开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就“决胜主战场、奋战第一线”靶向部署“331”重点举措,即突出以强城为重点带兴村促融合,统筹做好“三篇文章”;抓好增强内生动力、推进跨山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三个核心关键;实现居民持续增收这一根本目标,全力打好缩小“三大差距”主动仗。
聚焦强城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跨县统筹”联动建设发展轴带。推进“1核”牵“2带”串“9轴”,以中心城市牵动东部莲都、缙云、青田3个基础较好的区县联合共建跨山聚能发展带,西部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景宁6个县市携手打造生态特色发展带,有效串联9条县域发展轴建设。重点推动“一区多园”建设,以争创国家高新区牵引丽缙高新区及龙泉、遂昌、松阳经开区,以丽水经开区牵引莲都、青田、云和经开区协同发展。同时,通过交通、产业链接腊口、东渡、石塘等节点乡镇带动周边县域融入市区一体发展。
中心城市扩能升级。突出以“三江口”协同发展区牵引中心城市“一脉三城”联动发展,落子建设中医药大健康、数智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发展飞地”和空港园区,市级“发展飞地”规划面积1046亩,争取到宁波市出资5000多万元,经济强县和国资国企出资建设各县(市、区)“发展飞地”2.7亿元;丽水机场于今年7月18日正式通航,空港园区累计落地项目22个。
“小县大城”2.0版全域推进。谋划制定《全市推进“小县大城”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县城为目标,以云和推进“小县大城”迭代升级为示范,着力实现人口集聚、产业升级、环境协调、城乡融合的良性互动。滚动实施80个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30.9亿元。新增培育景宁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链,青田全球特种钢产值达125.6亿元。
聚焦兴村
镇街带村协同发展
“跨乡一体”推进乡镇组团发展。制定印发《丽水市推进“跨乡一体”组团发展实施方案》,在青田县温溪镇召开部署推进(现场)会,重点推进12个试点(重点)组团探索“事”、“财”、“人”一体统筹措施,形成可面上推广的路径和样板。“一镇一策”推进首批13个省级中心镇组团发展,推动区域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服务联享,目前“一镇一策”方案已通过省级部门联审,相关项目已成功纳入省库。
“跨村协同”推进乡村联合振兴。推广莲都大港头“一核带五村、一艺兴三业”模式,围绕33个省级重点村,带动221个一般村协同振兴,梯次储备60个重点村。谋划启动“片区组团、乡村共富”实训营,按照“一片区一团队”组织70名左右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化实训,提升“两专两化”能力。召开全市乡村运营合伙人招募大会,以强村公司链接村级集体经济联合运营,帮助导入乡村运营合伙人,打造乡村共富联合体。目前,全市已引进乡村运营团队16个,落地50个乡村运营项目。
推进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深入推进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制定《丽水市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评价办法》,以超百亿为目标,重点培育6条品质农业全产业链。梳理“土特产”产业链清单,“一链一图一表”培育13条产值超10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拓宽丽水农产品出口渠道,在青田举办“浙农优选·青田出海”农遗20周年暨优质农产品出口推介活动,打开欧盟、东南亚等20多个海外市场,达成跨境合作意向2000万美元。培育“丽水荒野茶”等大单品,制定出台《丽水荒野茶核心产区》认定标准,抓实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聚焦融合
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全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科学规划“1核8城13镇N村”公共服务网络,统筹推进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运、政策制度四个“一体化”建设,全市15项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推广清单,3项典型经验入选省政府周报案例。“固定+流动”山区医疗服务模式全省推广、国家专题推介,景宁“智慧流动医院+AI”模式在世界卫生大会主题边会上获赞。“流动便民共富车”线下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线上点单派单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开展农村公路全寿命周期养护和灾毁保险“国字号”试点,新(改)建农村公路240.5 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覆盖1110个村。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新建成城乡供水管网20公里,对管网覆盖不到的3200个自然村,“一村不落、一人不少”开展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推进城乡污水、垃圾一体化治理提升,上半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达标率96.33%,年内改造提升所有167座城乡垃圾中转站。构建农村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体系,年内实现统一配送入户、随瓶安检。
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统筹“跨山统筹富民安居”工程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目前已完成搬迁6128人。制定《关于推进搬迁进城农民集成服务改革的实施方案》,深化“办事跟人、服务集成”改革,建立“乡事城办”、“村事社办”、“跨村代办”的跨域协同通办机制。联动开展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市域统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动土地要素化零为整,优先向发展轴配置。推进“一张图”统筹耕林园草空间治理试点,新增“多田套合”面积3.24万亩。谋划5个农村闲置资源盘活类专项债项目,拟争取专项债22.3亿元。
聚焦富民
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实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印发《2025年度丽水市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方案》,靶向实施就业扩岗、产业增效、增技增收等8方面举措,探索构建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强链接”机制。目前,已推动重大项目、规上企业联农扩岗超5.8万人,帮助8100名农村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开设“农业经营主体雇主责任险”,为61至75周岁的农村老年群体提供就业保障,累计帮助近1.15万名农村老年闲置劳动力上岗就业;聚焦搬迁安置小区等重点区域和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布局共富工坊,建设枢纽型工坊服务站点30家,新增工坊就业8920人。
出台城镇居民持续稳定增收若干举措。制定印发《推动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若干举措》,创新推出“流动直播带岗车”,以“直播+流动+服务”模式,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企业、社区(村),已开展流动直播23场,场均曝光量超3.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400余人。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的闭环帮扶体系,印发《丽水市“零技帮一体化”零工市场建设指引》,实现技能培训基地、站点县城和中心镇全覆盖,零工市场累计归集发布岗位16.1万个,开展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2.05万人,为1.46万名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51万人。
创新山区“增技增收”模式。针对国家技能培训政策未覆盖超龄人群和超龄人群培训需求持续增大之间的矛盾,探索推出“共富技能培训券”,为超法定劳动年龄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目前,已为超法定劳动年龄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培训238人,精准赋能超龄劳动者增技增收,有效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创新发放“增技增收富农培训券”,整合市县农民培训资金1200万元,让农民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开展“培训+就业”点单式技能培训。目前,已累计开展增技增收富农培训约1.1万人。

(浙江省丽水市委农办 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