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埔县坪上村 美丽乡村织起“四色”画卷
时间:2025-10-28 09:51:2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广东梅州大埔县坪上村以党建为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特色产业、生态保护等工作,从偏僻山村蜕变为生态富民示范点。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8000元升至1.5万元以上,3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河流整治固“银色”

  银江河是坪上村“生命线”,曾因淤泥堆积、堤岸崩塌,汛期让村民忧心。2021年起,村“两委”联合镇水利部门,投入近300万元整治12.87公里河段,清淤、固堤、建生态护坡,还沿岸种5000余株本土草木。整治后,银江河畔建起休闲步道与文体广场,村里复耕200多亩撂荒地种水稻和金针菜。河流水质从劣V类提至III类,银溪鱼、坑螺重现,村民靠生态渔业年增收超百万元。村里推行河长制,党员干部巡河护水,去年“银龙嬉水节”吸引5000余名游客,带动农家乐收入增30%。不仅如此,村里还引入河长制,由党员干部担任巡河员,定期监测水质、清理垃圾,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固牢了生态防线,还为乡村旅游注入活力。去年,银江河畔举办的首届“银龙嬉水节”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30%。

  人居环境铺“绿色”

  坪上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支部+党员+群众”模式,发动80余名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村里规划建设污水管网覆盖率达85%,新增垃圾收集点20余处,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那种“村道泥泞,雨天一脚泥”局面不复存在,现在笔直的水泥路直接通到家门口。坪上村紧扣本地资源禀赋,将金针菜从小黄花发展为“大产业”。引进广东梅州金萱农业有限公司,集约流转土地800亩,建成现代化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务工”双重受益。目前,全村金针菜种植面积达1200亩,年产量500吨,产值突破800万元,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甚至出口东南亚,品牌效应初显。

  卫生保障抹“白色”

  过去,坪上村卫生站年久失修,设备陈旧,村民看病需跋山涉水七八公里。2020年,村“两委”广筹资金200万元,争取政府项目支持和能人捐资,拆旧建新,建成占地90平方米的两层现代化卫生站。新站白墙黛瓦,门坪宽敞,轮椅无障碍通道一应俱全。内部布局科学,一楼诊疗室、药房分区明确,蓝色床单铺就的诊疗床干净整洁;二楼观察室配备空调和急救设备,听诊器、血压计等仪器更新换代。村里的新卫生站建成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做常规检查,实现了常见病不出村,充分满足了村民们的日常医疗需求。卫生站的升级,不仅是硬件投入,更是服务理念的升华。村里联动镇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大病转上级医院、小病留村解决。同时,开展健康讲座20余场,提升村民健康素养。

  教育完善添“红色”

  坪上村完全小学曾校舍破旧,2022年村里投150万元扩建2000平方米校舍,新增教学楼、实验室等,操场翻新,教学条件大幅改善。新校舍让教育从“温饱”到“丰盛”。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看动画课件学科学;标准化实验室里,小实验激发好奇心;图书室藏书3000余册,孩子们沉浸在知识海洋。如今学校多媒体教室、标准化实验室齐全,图书室有3000余册书,在校生从50人增至120人,8名教师中本科以上占80%。村里给教师住房补贴与绩效奖励,推动“红色故事会”进课堂,并与城区学校结对共享课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坪上村的蝶变,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村民精神的升华。在这片热土上,乡村振兴战略如春风化雨,浇灌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希望田野。

  (广东省大埔县银江镇坪上村村民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