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时节,各地秋收秋种相继迎来热潮。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各地要把抓好“三秋”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推动秋粮生产各环节高效衔接,强化技术保障支撑,确保秋粮顺利归仓、秋冬种适时进行,打好全年粮食生产主动仗。
强化统筹协调,保障秋收秋种系统推进。秋粮生产环环相扣,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突破单一环节局限,实现各流程高效衔接。一方面,要提升秋收质量与效率。结合气候条件、作物成熟度等实际情况,科学调配收割机、运输车等农机装备,确保机具供应充足、调度有序。组织农技人员、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种粮大户、小农户解决机械短缺、倒伏收割难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统筹抓好秋冬种。树立“全年一盘棋”意识,提前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畅通运输渠道、稳定市场价格,确保农资及时送达田间。通过线上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推广适期播种、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播种质量,为明年夏季粮油生产夯实基础。
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秋粮生产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农民的“钱袋子”上。要把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作为出发点,持续激发其种粮积极性。严格落实国家收购政策,优化收购流程,让农民售粮更便捷。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打白条”、压级压价、哄抬粮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确保农民卖“明白粮”、“舒心粮”。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合作社等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丰富收购渠道、活跃市场流通,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
立足长远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不能仅停留在“应对当下”,更需着眼长远、未雨绸缪,持续增强粮食供给的稳定性与韧性。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完善水利设施配套与排灌能力,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结合区域布局,合理建设产后服务中心、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提升清理、烘干、储存等初加工能力,增强应急保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灾害快速响应。加快选育推广抗倒伏、抗病虫、耐高温的品种,普及防灾栽培技术,增强农业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要激活农业科技动能,加大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等研发投入,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通过示范基地、农机补贴等促进技术落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粮食安全持续注入科技动力。
秋粮生产是一场关乎全局的硬仗。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统筹协调、服务保障、长远谋划落到实处,用精准举措破解难题、用暖心服务凝聚合力,就一定能克服各类风险挑战,牢牢把握住粮食生产主动权,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支撑。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