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活起来 乡村热起来
时间:2025-10-28 09:42:4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福建,山海相拥,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连续40余年领跑全国,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各类特色资源如散落的珍珠,遍布八闽大地。

  如何将这些“沉睡”的资源唤醒,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福建各地立足资源禀赋,聚焦资源转化全链条难点、堵点,以机制创新为钥,打开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转化之门,蹚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生态银行”运作,整合碎片资源,实现集约增值。自2002年福建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福建林改经验已在全国遍地生花。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突破单户经营瓶颈,破解经营碎片化难题,打通资源资本化通道,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壮大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2018年,南平市顺昌县在全国首创“森林生态银行”,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收储、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此后,当地又升级推出“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模式——“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并根据林农意愿和林地生长、管护等实际情况,推出赎买、有林地股份合作、无林地股份合作三种模式,有效推动多方主体利益稳固联结与共享共惠。

  如今,顺昌全县12个乡镇(街道)的130个建制村,已全部建成村级平台,与“森林生态银行”开展的林地合作面积达11.3万亩,林农林地收入普遍增幅30%以上。

  林业改革破题,以“票”促权,激活沉睡资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推行以来成效明显,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深化,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不清晰带来“价值实现难、规模经营难、资源变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以改革破解“中梗阻”,漳州市创造性地提出了林地资产折资量化运行机制,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林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入股,实际出资人以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入股,并发放二者的股权收益凭证,用凭证参与合作营造林项目分红,破解“三权交织”,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让林区群众分享更多林业改革红利。

  林下空间流转,拓展立体经济,提升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是“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朝阳产业。然而,长期以来,林下经济融资难、经营者权益保障弱等现实困境,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升级。

  近年来,邵武市在全国率先为林下空间经营主体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与租赁合同一起形成双保险,让发展高投入、周期长的黄精、铁皮石斛、金线莲等高端名贵中药材有更好的保障。此外,当地推出“林下经营贷”、“福菌贷”,以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和林下作物为抵押,解决林下经营者融资难题,进一步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山林、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

  截至2025年9月,邵武市累计登记存储可利用林下空间面积8.45万亩,完成流转林下空间面积3.7万亩,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51本、面积3.29万亩,发放林下经营权抵押贷款500多万元。

  蓝碳开发先行,向海图强,释放海洋红利。作为海洋大省,福建海域辽阔,具备发展海洋碳汇的独特优势。如何用好用活这笔宝贵财富,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州市连江县在全国率先出台《海洋碳汇管理暂行办法》,构建申报、核算、认证、交易全流程管理体系,并发放全国首张“蓝色碳票”,赋予养殖海域碳汇资产法律身份。此外连江创新“海洋碳汇+展会”模式,在金融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大会等活动中实施碳中和,打造全国首个县级“零碳会议”。当地已初步形成“1+3+1+N”技术标准体系(即1个核心机制、3项技术规范、1个交易平台、N个示范项目),为全国海洋碳汇开发提供了“连江样板”。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