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作为热带农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立足中国热区,面向世界热区,充分发挥自身实力和特色优势,重点聚焦热区农民教育培训和乡村人才振兴。“十四五”以来,围绕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扩大培训品牌效应、加快成果转移转化等需求,探索建立“服务国家战略+强化智力支持+树立先进典型+促进产业升级”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实现“高站位引领—强有力支撑—多角度示范—全方位提升”培训新格局,加快乡村人才振兴,为热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培训工作实力与优势
组织机构完备。中国热科院现有14个院属科研单位和1个院本级,在海南和广东拥有海口院区、儋州院区、三亚院区和湛江院区等4个院区,建有三亚研究院、广州研究院、广西研究院、云南研究院等创新中心,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试验示范基地6.99万亩。先后与16个国际组织、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8个不同类型的热带农业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13个境外农业试验站,构建了热带农业“走出去”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中国热区、辐射世界热区,为开展科技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
师资队伍强大。中国热科院现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3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0多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800多人次。科技创新和服务领域涵盖天然橡胶、木薯、甘蔗、香(大)蕉、油棕、热带果树、热带花卉与蔬菜等10大重点产业,以及热带作物科学、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热带植物保护与生物安全科学、热带农业动物科学等6大学科集群,构建产业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培训师资库,可保障绝大部分热带农业科技培训业务工作。
培训平台健全。中国热科院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南)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培训平台,FAO热带农业研究培训参考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实训基地2个国际培训平台,以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农业科研院所等6个省部级创新人才培训平台。建有兴隆热带植物园、椰子大观园4A级景区2个,海南热带植物园、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等3A级景区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6个,为科技培训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实践教育基地。
特色培训模式与成效
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高站位引领。中国热科院依托“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培训平台,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举办农民教育培训班240多期,培训了1.3万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年均派出专家2000多人次,接受技术咨询3.6万余人次,带动培训4.8万余人次,参训人员实现海南省18个市县全覆盖,并辐射至广东、广西、四川一带,为热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组织举办商务部热带农业国际培训等30期,培训来自53个国家的学员1082名,为世界热带农业发展,热区农村繁荣以及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强化智力支持——强有力支撑。依托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科技人才队伍和科研试验基地,通过选派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等形式,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国热科院聚焦培育农业农村创新人才、推广人才以及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海南县域经济“一所对一县”工作机制,累计选派40余名优秀科技人员到各市县挂职副县长、副局长、副镇(乡)长和驻村第一书记,1674名科教人员参加海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69名“三区”人才深入中西部市县开展精准科技服务工作,做到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人才供给。
扩大培训品牌效应,树立先进典型——多角度示范。依托中国热科院强大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培训师资、培训模式和培训教材品牌化,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培训班涌现出一批“学得好、干得好、带得好”的优秀学员。其中,50多名学员获得海南省南海乡土人才、全国百名优秀学员、全国百名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等称号。培训的学员在产业所在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中,1名临高培训学员通过百香果种植产业带动临高县就业,全年累计用工约3.29万人次,直接带动脱贫户3000多户;1名肯尼亚培训学员两次到中国热科院学习香蕉组培技术,回国后自己建立香蕉组培工厂,申报的香蕉组培项目荣获非洲商业竞赛奖。
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全方位提升。针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积极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向热区生产一线聚集。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区广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53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850.62万亩。其中,“宝岛蕉”香蕉、“热研879” 橡胶树等7个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热品16号”芒果、“新球蜜荔” 荔枝等23个品种入选省主导品种。集成推广新技术84项,其中列入农业农村部的主推技术9项、省主推技术64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4226万亩。在橡胶树采胶、菠萝移栽和采收、木薯种植、胶园施肥和除草、甘蔗种植和还田深松等领域,推广应用了一系列新装备,累计推广应用面积91.95万亩,为促进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热带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方向
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创新高素质农民分级培训体系。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发展需求,创新构建农业经理人分级培训体系,即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递进式培养路径。初级培训主要培养海南省内优秀农业管理人才,聚焦基础农业知识与技能,快速提升新农民的实操能力;中级阶段主要培养服务中国热区的农业CEO,强化市场分析与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农业领域的“多面手”;高级阶段面向世界热区,引入国际化视野与战略思维,打造能够引领农业产业升级的领军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农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精英力量。
发挥热区分支机构平台优势,拓宽乡村实用人才培训覆盖面。依托中国热科院在中国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分支机构,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加大乡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与范围。通过精准对接各区域农业特色与发展需求,定制化设计培训课程,涵盖热带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确保培训内容既接地气又具前瞻性。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乡村地区。
深化国际培训合作,拓宽学员国际视野。积极发挥国际组织、国际交流平台及中国热科院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农业培训项目。通过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授课、组织学员赴海外考察学习、参与国际农业论坛等方式,为农业从业者搭建起与世界对话的桥梁。重点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规则等领域,帮助学员掌握国际前沿动态,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培训,共同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模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文由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1630012024013)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