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有望激活产业链活力——访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规研究总监罗健
时间:2025-04-21 14:13:2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贝贝 字号:【

  乳业是关乎国民健康的重要产业,乳制品也是国民消费的必需品。近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中,明确仅以生乳作为原料加工灭菌乳,剔除复原乳。这一政策不仅有利于重塑乳业生产格局,更为消费者带来牛奶品质的全面升级,引发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围绕灭菌乳新国标与产业兴农等话题采访了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规研究总监罗健。

  提供优质产品

  提振消费信心

  “新标准要求原料必须为生乳,这一改变,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品质,我们是非常支持的。”罗健表示,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此前君乐宝乳业的灭菌乳产品已全部采用生乳为原料,标准修改不会对君乐宝产品造成影响。

  作为河北省的知名企业,君乐宝乳业在乳制品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深耕,君乐宝乳业建立起涵盖奶业全产业链的运营布局,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安全的乳制品。其公司的纯牛奶品类十分丰富,如君乐宝纯牛奶、君乐宝A2纯牛奶、高钙纯牛奶、优萃有机纯牛奶、白小纯系列纯牛奶和专供学生的学生纯牛奶等产品。

  罗健介绍,生鲜乳直接生产的灭菌乳,由于减少了一次喷雾干燥处理,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原料存储,其原料更鲜活,营养更全面。从产品的质量指标来看,二者都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只是以复原乳为原料加工时,蛋白质、钙等主要营养相对稳定,但热敏性营养损失更多(如维生素B1、B12、C等)。此外,灭菌乳产品包装将只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不再标注复原乳相关内容,标签更加清晰,消费选择更为简单。

  对于行业发展来说,罗健认为此次修改对于提振中国奶业发展有多方面作用。一是生产企业将更依赖稳定、优质的奶源,必须自建或绑定优质奶源基地,缺乏稳定奶源的小型企业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提高,推动资源向技术强、奶源优的头部企业倾斜。二是将倒逼牧场从散户养殖向更加集约化、数字化管理转型。三是减少进口依赖,遏制恶性低价竞争。

  “新标准实施后,国产生乳需求将大幅增加,可进一步减少对国际奶粉市场的依赖,增强奶业产业链自主可控性。此外,由于复原乳成本低于生乳,此前部分企业通过使用进口奶粉等方式生产低价复原乳产品挤压市场。新标准施行后,行业竞争回归品质导向,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总体来说,此次标准修订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升级,更是中国奶业从量到质转型的战略支点。”罗健表示此举不仅能缓解当前的奶源富余之困,也能通过强化生乳主导地位、淘汰低端产能,进一步提升全民的奶业消费信心,提振国产乳制品声誉,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和长远发展。

  作为全球乳品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中国奶业在快速发展中仍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罗健认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当下养殖成本加大,牧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经营压力,传导至生产企业后运营成本也急剧上升。因此她建议,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土饲料产业,降低进口依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消费市场培育,扩展“学生饮用奶计划”人群及产品范围。

  助力产业升级

  保障奶农权益

  新标准施行后,将推动上游牧场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农民也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近年来,君乐宝乳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优势,始终将乡村振兴与产业兴农有机结合,先后在张家口察北管理区、邢台威县等地建设乳品工厂、牧场等产业项目,有力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在张家口察北管理区,君乐宝旗帜乳业园区辐射7个乡镇,直接促成上千人就业。在邢台威县,君乐宝投资50多亿元建设了5个万头牧场、1个液态奶加工厂及10万亩饲草基地,成为全亚洲在县域范围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奶牛养殖示范区。”罗健表示企业采用“资金入股、政府运作、企业租赁、集体受益、个人分红”的模式,落实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直接帮扶1.8万余人,其中直接吸纳20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4~5万元。

  谈及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罗健表示为了保障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君乐宝乳业与规模化牧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严格按照协议约定的质量要求、价格及数量收购养殖户的生乳。同时,共享集团技术及专家资源,帮助牧场进行人员培训、供应链升级、质量管理及检测体系搭建、工艺参数调整。

  “此次修订将生牛乳酸度要求由12°T~18°T改为10°T~18°T,我们一方面将积极与上游牧场紧密合作,按协议接收符合新标准的生乳,切实保障奶农权益;另一方面将拓宽产品类型与销售渠道,争取能更大范围地开展生乳收购,使更多奶农受益,从而与上游牧场协同高质共同发展。”罗健表示新标准实施后,君乐宝乳业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新标准要求。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