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2021年以来,江西以中央财政项目为契机,以丰城、万载、武宁等17个试点县为核心,按照“试点示范—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发展路径,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江西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因地制宜构建种养结合模式,面向市场构建种养循环机制,立足畜禽粪肥安全、精准、高效还田利用,逐步建立起粪肥科学施用技术体系,推动“粪污”变“粪肥”,实现了从种养分离到种养结合的重大跨越。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蓬勃发展,为全省农业绿色高质高效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构建种养连接模式
推动两端紧密连接
围绕解决种养由谁来连接,如何实现种养紧密连接的问题,江西因地制宜构建种养连接模式,并针对性选用槽式堆肥、条垛式堆肥、反应器堆肥、静态覆膜好氧堆肥、发电与沼肥工程等工艺进行粪污无害化处理,实现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相结合,各种连接模式配套互补的种养紧密连接。
在鹰潭市余江区,中船环境鹰潭有机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与县内18家粪肥还田服务组织紧密协作,构建起“养殖场+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基地”种养连接模式,公司收集区内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后制成沼液肥,由还田服务组织负责送到种植基地施用。在都昌县,养殖场与种植基地直接达成合作,构建“养殖场+种植基地”种养连接模式,养殖场的粪污或粪肥直接提供给种植基地施用。在丰城市,当地同时经营养殖和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构建起“种养一体,内部小循环”的种养连接模式,并针对处理规模小的实际情况,采用静态覆膜好氧堆肥等堆肥工艺,对自产的畜禽粪污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后,直接用于自家种植基地。
为实现种养在更长时间和更大空间上结合、畜禽粪肥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动构建“养殖场+有机肥企业+种植基地”种养连接模式,指导有机肥企业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一步按照有关标准要求生产成商品化的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等包装产品,然后通过市场流通销售给农户施用于种植基地。
农艺农信农机融合
助力粪肥还田
为推进畜禽粪肥与化肥精准配施,江西开发了“畜禽粪肥还田服务系统”云平台。系统以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为基础,能够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目标产量、选用粪肥产品等给定参数,定制荤素搭配的“营养套餐”,为农户精准配施粪肥和化肥提供依据。系统后台不仅采集全省所有农业区域最近5年17万多条土壤样点养分数据,还滚动采集省内主流生产企业最新堆肥、商品有机肥、沼液肥的养分数据。为确保粪肥质量,所有上线入库的粪肥产品,均对重金属、粪大肠菌群数等安全指标作了最严格的要求。“施用哪家粪肥、施用多少,还要配施多少化肥,系统给的方案上写得很清楚,我们省心多了。”各地农户纷纷为系统点赞。
围绕如何提高粪肥施用效率,各地各显神通。在余江区,农场主吴芳菊正在忙着为火龙果园滴灌沼液肥。这些沼液肥经稀释、养分混配、过滤,然后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滴灌,不仅效率高,还节水节肥。在高安市石脑镇的“稻-菜”种植基地,189架高压喷枪正一边旋转,一边喷洒沼液,不一会工夫,500亩土地就全部“吃”上了沼液肥与化肥配制的营养大餐。在丰城市,针对江西水田作业环境专门定制的履带式沼液喷洒车队正在田间飞奔,车辆驶过之处,6米宽的地块上瞬间均匀喷洒了沼液肥。“这些沼液肥喷洒车,是我们专门联系厂家定制的,加大了马力,加宽了履带,在水田中行走自如。每辆车每天可以喷洒沼液260亩以上。”丰城市第三方服务主体丰城鑫丰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构建发展长效机制
江西大力培育壮大粪肥还田服务主体,加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长效机制创新构建。
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严格粪肥还田服务主体准入标准,优先遴选服务能力强、设施装备基础较好、无不良信用记录的服务主体参与项目,同时对第三方服务主体的奖补标准控制在畜禽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总成本的30%左右,引导第三方服务主体加大资金投入。2021年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9亿元,79家粪肥还田服务主体的粪污收集设备、运输设备、处理场地和设备、施肥装备等硬件和软件得到大幅度改善。4年间,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运输设备从13台增加到17台,九江礼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从48人增加到118人,全省粪肥还田主体不断壮大。
各地鼓励畜禽粪肥还田服务主体与养殖场签订畜禽粪污收集合同,与种植户签订粪肥施用合同,推动建立稳定的种养对接长效机制。各地还将服务主体与养殖端或种植端是否签订了合同作为遴选条件,加以强力推进。同时,各地鼓励种植、养殖、服务等主体建立多方利益共赢联结机制。一方面,鼓励服务主体在“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基础上,向养殖端和种植端适度“两端收一点”,弥补自身经营成本,促进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对于有能力的企业,鼓励他们利用自身市场优势,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帮助施用粪肥的种植户销售农产品,实现更高层次的利益联结。
粪肥能不能顺畅下田、施用效果好不好,关键看粪肥产出的产品质量,最终看消费者认不认账。为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创建“政策推动+消费拉动”双轮驱动种养循环机制,江西创建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产品”品牌,提高粪肥产出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通过优质优价,助力农户增值增效。万载县景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在粪肥生产的稻米包装上打出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产品”的标识,结合优质稻、富硒等特点,每公斤售价达到14元,成为中高端大米市场的新宠。
示范引领
辐射带动全省发展
在17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的示范带动下,宁都县、芦溪县、吉州区等一大批非试点县也纷纷加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大军,组织开展畜禽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峡江县、鄱阳县、莲花县等一大批非试点县的畜禽粪肥生产企业也纷纷响应畜禽粪肥“安全、精准、高效”还田利用倡导,加入全省绿色种养循环技术协同推广体系,在“畜禽粪肥还田服务系统”中上线发布粪肥产品,共同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在全省开花结果。
畜禽粪肥还田,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丰城市梅林镇范村种植大户,种植早稻300亩,应用沼液替代部分化肥,减少化肥施用26%,稻谷增产7.2%,每亩增收124元。安福县严田镇黄冬香种植金兰柚110亩,连续多年施用畜禽粪肥,果实品质大幅提升,产品供不应求,并在2024年获得吉安市“柚王”称号。鹰潭市余江区果果鲜家庭农场通过水肥一体化施用沼液多年,果园节水节肥30%以上,产出的火龙果品质优良,每公斤最高卖到20元。2024年该产品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绿色有机地标农品”专展并被评为“最佳展品”。
从“生态立省”到“绿色崛起”,江西正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为笔,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
(作者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