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绩溪县 畜禽粪污变沃土的“生态循环经”
时间:2025-04-21 14:02:5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周明助 周岱珂 字号:【

  近年来,安徽省绩溪县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探索出“养殖-堆肥-种植”的绿色循环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村散养户粪污治理难题,还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种养循环破难题

  粪污变身“黑金矿”

  春寒料峭时节,绩溪县临溪镇周坑村的牛舍里却热气蒸腾。养殖户余振华将最后一批发酵完成的牛粪装车,黝黑的有机肥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别小看这‘黑金矿’,去年我家养了113头牛,通过堆肥发酵,将牛粪变成了这160吨优质的有机肥料。这些肥料用于116亩玉米,秸秆回喂肉牛,全年增收40多万元!”今年余振华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同时种植116亩玉米和370亩紫薯。

  这场“黑色革命”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精准施策的成果。为解决农村畜禽散养粪污处理难题,绩溪县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3—2027年)》和《绩溪县畜禽养殖户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按照畜禽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积极探索散养户绿色养殖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建设“三格式”污水收集池和简易堆(沤)肥设施,将养殖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免费供给村民用于农作物种植,有效解决了养殖环境脏乱差的“顽症”。

  沃土提质闯新路

  生态红利惠万家

  在绩溪县长安镇镇头村,程呈华夫妇正在菊花田里忙碌。阳光下,饱满的菊朵随风轻曳,泛起层层金浪。“我们夫妻两人今年种植菊花10亩,每亩地施用堆沤腐熟的农家肥750公斤,对比那些不用农家肥的地块,我们这批菊花长势良好,花朵又大又鲜艳,平均每亩产量多收26公斤,每亩多卖了3000多元,仅菊花一项就多收入3万余元。”程呈华轻抚着碗口大的皇菊笑道。

  沃土生金的密码,藏在黝黑的有机肥里。随着绿色种养循环项目深入推进,绩溪县闯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不仅让土壤有机质稳步提升,更催生出“菊花增重、西瓜增甜”的品质奇迹。据针对一些西瓜种植户的调查显示,每亩施用800~1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产出的西瓜比没有施用的西瓜中心糖度提高0.3~0.41度,且爽口、脆、汁多、口感好,市场卖价比普通西瓜平均每公斤高0.3元,每亩西瓜产量按2500公斤计,亩均增收750元。2024年全县应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种植的高山西瓜有3000多亩,共增收225万元。

  古技新用破困局

  肥垛激活“生态钥”

  走进绩溪县长安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堆堆用膜覆盖的“肥垛”,这些“肥垛”正是农户利用冬闲时节,将鸡鸭粪等畜禽粪便与秸秆科学配比进行堆肥,经过60~90天的堆沤发酵,制成富含有机质的腐熟农家肥,既保留了传统堆沤技艺,又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提升效率,成为当地破解粪污难题的“金钥匙”。“老法子堆肥营养含量不高,这种传统农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又为春耕储备了优质基肥。”农技人员轻拍着黝黑的肥堆介绍。

  通过强化技术支撑,绩溪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送技到田”,指导农户规范堆肥防渗和腐熟工艺,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农药替代等技术。

  从困扰发展的污染源到助力振兴的“营养源”,绩溪县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擦亮了“金山银山”的底色,更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绿色转型之路。

  (作者单位:周明助,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周岱珂,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