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域内的右江河谷盆地是与海南岛、西双版纳齐名的中国最好的三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合番茄生长。多年来,百色立足区位优势谋发展,积极培育和打造“百色番茄”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态势。2024年百色番茄种植面积29.62万亩,产量90.55万吨,位居广西第一。
产业发展基础稳固。百色番茄己有40年栽培历史。1984年以来,县级百色市(现右江区)、田阳县大胆尝试反季节种植蔬菜,充分利用秋冬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冬闲田种植蔬菜。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在双季稻的生产基础上,利用冬闲田发展冬季番茄种植,开启了“稻—稻—菜”一年三熟耕作模式的尝试。1985年,兴城村种植番茄260多亩,总产量81万公斤,产值达40多万元,成为田阳县冬季农业开发的第一村。1986年,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青年农民周吉幸将自家责任田里的晚稻收获后,在自家的2亩地里,种植外地引进的“红宝石”西红柿等优良新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抗寒保温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措施,大胆尝试在积水田里起垄直栽获得成功,亩产2000公斤,实现收入1000多元。附近群众纷纷效仿种植番茄,改变了过去稻菜分植、品种老化的情况。实行稻菜轮作,开创了“早稻-晚稻-冬季蔬菜”一年三熟耕作的新格局。这些成功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推广,秋冬季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品种也逐步得到丰富,进而发展成为百色市“南菜北运”主打产品。
种植要素精细整合。耕作制度上,百色番茄以秋冬季种植为主,采用“稻+番茄”水旱轮作耕作制度,在上半年种植水稻结束后开展秋冬季番茄种植,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大大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几率,从而实现农药零增长,确保番茄生产实现绿色发展。品种选择上,依托右江河谷优良的种植条件,百色番茄吸引了瑞士先正达、法国利马格兰、美国圣尼斯、荷兰瑞克斯旺、台湾良种农业、北京农瑞德、广州亚蔬园艺种苗有限公司等种业巨头落户百色并设立示范种植基地。共引进50多个大番茄品种、100多个小番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60万亩,推动全市番茄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全市核发有蔬菜类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6家,主要登记的番茄品种有沃尔特、凯隆、拉菲尔等22个品种,百色已成为全区番茄种业的“硅谷”。育苗方式上,番茄种植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并通过大力发展工厂集约化育苗提升育苗质量,已培育了年育苗超过100万株以上的规模育苗企业12家,年育苗总量超1亿株,辐射带动面上5万亩以上茄果类蔬菜种植,有力地保障了番茄健康种苗供应。设施栽培上,当前,百色是全国露地番茄栽培面积最大的产区,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百色大力推行番茄的水旱轮作设施栽培模式,独特的自然气候优势辅以设施设备,实现番茄产业“如虎添翼”。先后出台《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色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支持设施番茄发展,明确每年全市新增1.5万亩以上设施蔬菜的任务目标。截至目前,全市番茄棚架设施总面积1694亩,年总产量1.13万吨,实施露地水肥一体化改造面积3.48万亩,实现提质增产。新技术集成推广上,全市番茄生产上集成推广应用了番茄导管嫁接、绿色优质高效生产、集约化育苗、化肥农药双减、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土传病害防控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市番茄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品牌建设不断强化。百色番茄口感独特,果形、果色俱佳。百色番茄以秋冬季种植为主,以稻—菜(番茄)水旱轮作露地栽培方式生产,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土壤中原有的病菌失去寄主而自然减少,从而减少农药投入,对保持、恢复甚至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生态效益显著。大番茄平均亩产可达5吨,亩产值3万元以上;小番茄平均亩产可达4.5吨,亩产值3.5万元以上。“稻菜轮作”亩产值超3.5万元,效益高出传统单纯种稻模式8倍以上,同时稻—番茄水旱轮作露地栽培能保持番茄自然生长特有的天然风味和品质。田阳区是番茄种植的主产区,2024年番茄种植面积22.53万亩,产量71.62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县级第一,已建成田阳区右江河谷果蔬产业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和田阳区兴城番茄产业示范园,先后获得广西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果蔬名县等称号,田阳区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和西南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百色番茄”更是被纳入“百香百色”区域公共品牌重点品类,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产业链条加快拓展。番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种植环节用工外,采收后需经收购、搬运、清洗、分级、包装、预冷、储运、营销等环节,是典型的全产业链特色增收产业。在商品初加工方面,百色市已建设有存储冷库530余座约11万立方米,冷藏量约22万立方米,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7个,引进番茄清洗分选分级机、冷链运输车等设备设施,强化对产品销售前端的精选、分级、贮藏、保鲜、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开展全方位的冷链物流配送,减少了番茄采后病害发生率,鲜果货架期达10天及以上,比常温运输和贮藏延长4天左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番茄贮藏保鲜和远距离运输的难题,既提升了番茄商品化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又增强番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年商品化处理番茄在65万吨以上,占产量的70%以上。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已引进14家以果蔬加工为主的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产能已达20万吨,推出了樱桃番茄汁、樱桃番茄果脯等加工产品,加工产品出口欧盟、俄罗斯、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外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销售渠道立体化拓展。百色番茄一般10月份至次年4月份收获并大量上市,上市时间持续180天,档期优势十分明显,有效弥补北方冬季蔬菜缺少问题。随着全国首条“南菜北运”铁路冷链运输线路——“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以及中越跨境直通运输班列开设,百色在国内外17个城市建立了物流分拨中心,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5月底上市,百色番茄通过产销流通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远销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越南、俄罗斯等国外市场,销售基本实现“起步百色、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链接东盟”。2024年各类“百色番茄”电商企业销售累计约2.3亿元。今年以来,百色市组织“百色番茄”销售企业参加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百香百色”农林产品品牌推介暨直播带货活动、2024年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24 年“桂字号”农产品百色市西林县产销对接(哈尔滨)活动等一系列产销对接活动,实现现场销售额5万余元,达成意向采购签约额2000万元。
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健全。通过持续健全联农带机制,全市666家从事番茄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带动4.6万户农户发展番茄种植,其中脱贫户0.87万户,种植环节带动户均年总收入6万元以上。番茄上市期间,每天吸纳8000~10000人从事护理、采摘、采后处理等工作,并带动了种子、加工、农资、运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据不完全统计,番茄产业辐射带动农村劳动力参与番茄营销达1.9万人次,总收入2.3亿元以上,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