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2023年,全镇18个行政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9个行政村突破50万元,其中,4个行政村突破100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1213.9万元,占比78.53%,位居全区首位。
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加强组织保障。着力构建镇党委统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组织办、财政所、经管站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清单,作为年底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坚持将“三资”清理专项整治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清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486份、债权债务966笔,80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完善制度保障。统筹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优势,研究制定《小孟镇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细化量化任务目标,配套出台13条项目、资金支持政策,“一村一策”指导29个行政村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和突破措施,严格执行“月调度、月排名、月通报”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凝聚人才保障。聚焦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精心开设12期“乡村振兴大讲堂”,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3期,组织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电商人才等5支乡村人才队伍。组织镇村干部100余人先后6次赴邹城、曲阜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拓宽致富视野。实施“筑孟归巢”工程,吸引5名在外“致富头雁”回乡创业。发挥第一书记“整乡覆盖”优势,组织27名第一书记到村探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路径。
坚持“点线面”延伸、多样化发展,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潜力
实施“强村帮带”工程。采取带党建、带干部、带思路、带项目、带人才“五带”模式,扎实开展“强村带弱村、结对促发展”活动,依托梁村等11个村组成6个帮扶小组,结对帮扶6个薄弱村,累计实施“菌光互补”“秸秆离田”“公益集市”等共建项目6个,帮助解决发展问题20余个,全力构建“党建互联、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实施“强企帮带”工程。着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组织体系,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指导17名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成立专业合作社和特色产业党组织20个。2023年3月,金麦农机合作社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组织8家非公企业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成功孵化中储粮粮食收储合作社联盟、香达人电商产业园等项目,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倍增。
实施“强产帮带”工程。立足发展壮大食用菌、生姜等特色产业,将产业发展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有机结合起来。食用菌项目已累计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庄,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25处、闲置大棚2处,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40余万元,带动7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生姜项目2023年托管服务土地5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400余亩。实现经营收入38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和村民致富增收150余万元。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已覆盖全镇耕地5.1万余亩,累计实现粮食增产3000余吨、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突出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厚植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小孟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暂行办法》《小孟镇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及抵(质)押登记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收支管理、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等7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研究出台《小孟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明确村干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标准,切实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
加强监督管理。创新制定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投诉”二维码,开展“码上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投诉渠道。用好用实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信息平台,推动村级“三务”公开,构建闭环监督体系。围绕群众关心的村级重大事项、“三资”管理等7大类权力事项进行分类梳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有力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人民政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