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赋能社会化服务 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2024-04-15 10:20:5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张益丰 字号:【

  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随后,在2024年1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形态,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农为国之根本”,为了加速建成现代化的农业强国,仅仅依赖传统和常规的生产力水平显然已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发展需求。数字化在农业中的初步应用已经初步展示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以数字化驱动作为发展策略是否真正符合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使用更多高科技硬件设备是否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最佳态势?数字技术如何才能真正赋能农业,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以及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律,探讨通过数字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来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宜性与必然性。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其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这一理论被进一步扩展,强调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这里的“新”,既体现为生产工具的革新,如数字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也体现在生产方式的创新,比如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种植。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生产组织结构的变革,如数字平台使得农产品能直接触达消费者。新质生产力的“质” 集中体现在本质上的技术转型、质量上的要素升级和品质上的组合进阶,它代表的是新质态的先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契合,这些变化共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质的飞跃。

  智慧农业建设的现实矛盾与挑战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实践,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步理论的现代诠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旨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共同发展,确保每个环节都能享受到技术创新的红利。然而,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现实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强国战略指引下新质生产力理论目标的实现。

  首先,政府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大量投资并没有均等地惠及到所有农户,尤其是小型农户,形成了政府投资巨大与小农户难以惠及的矛盾。其次,虽然智慧农业高度侧重于硬件设施的投资,但相比之下,流程管理的数字化投入和数字技能培训却相对滞后,形成了硬件投资与管理落后的矛盾。最后,数字化在农业产业高新区的应用虽展现出技术上的先进性,但这种先进性在农田中的推广却相对缓慢,揭示了高新区高精尖与普通农田数字化推进迟缓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范围过窄,集中于特定领域或环节,未能形成覆盖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创新体系。由此导致的问题是,技术优势未能有效沿产业链传递,阻碍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效率。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性投入,确保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能够惠及更广泛的农业生产环节,促进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数字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核心价值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契合

  在农业领域,数字技术的引入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更新,更体现在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革新。数字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提供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服务方案,推动了农业产业链各个参与者形成紧密协同关系,通过有效的服务来降低供应链各节点存在的供需不匹配,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这包括生产端的技术创新与协同、服务端的品质提升与精准匹配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契合。

  数字技术的应用赋予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前所未有的能力,使得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及金融服务等各个环节能够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高效资源配置。这不仅优化了农业内部结构,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也为农业产品增值和品牌建设提供了可能。

  构建数字赋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顺应了当前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时代要求,体现了对农业生产力理论的现代解读和实践应用。这一体系不仅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如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低效等,更是在更高层面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实现了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数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的推进,使得农业不再是孤立的生产活动,而是成为一个高度集成、智能互联的现代产业协同体系。这种变革不仅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颠覆,更是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在全球农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路径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真正意涵要求我们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将数字技术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转型。这种整合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革新上,更关乎于如何将数字技术的潜能充分应用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确保技术创新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促使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同时推动生产关系向更现代化的方向演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展现,并引领农业向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数字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矛盾的有效途径,更是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数字技术能够全面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和农业产业链的紧密协同。

  需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政策设计,确立一套系统的政策框架,明确发展目标、战略和优先领域。这应包括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的指导原则,以及教育培训、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证数字技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有效应用。

  鼓励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支持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特别是在数据共享和技术应用方面。政府应牵头建设全国范围的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业各环节提供一体化的数据、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农民和企业的数字技术培训同样重要,提升他们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和对数字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理解。此外,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开发出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并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促进这些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