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监管 守护舌尖安全
时间:2024-04-15 10:20:1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包晓斌 字号:【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民生之根本,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和农民收益,也关系到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能有效地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要统筹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稳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农产品从增量导向转为提质导向,以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种植和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因素。尽管我国每年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个别生产经营主体受利益驱动,在生产中超范围、超标准使用化肥、农药、催熟剂、抗生素、染色剂等化学投入品,特别是使用禁限药物,降低农业生产标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能满足农产品销售规定的要求。同时,将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包装物丢弃到农地里,不仅导致农地土壤和地下水体污染,损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和质量,可能加剧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残留超标等,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也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农产品加工商不遵守相关标准进行农产品加工,忽视农产品加工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保鲜防腐剂及非食品类添加物品等。农产品在储存、包装、装卸及运输等流通过程中,易受到外界污染,进而发生变质。农产品生产周期和供应链较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农产品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不对称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知之甚少,农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涉及农业、卫生、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环节缺失的局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匹配,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缺乏针对性的具体控制措施。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薄弱,对农产品的冷藏、冷链、分装、运输等整体流通过程监管力度不足;基层监管力量有限,缺乏明确的质量安全监督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网络销售渠道缺乏实时监管。

  标准化水平还需提升。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目的不明确,层次不清晰,有些类别多个标准之间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有些类别还没有制定标准。现代农业标准化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健全,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不高。

  检测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落后,检测方法局限,不能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地方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参数较少,检测设备不齐全,检测单位专业人员缺乏,检测力度不够。在检测过程中,在重点突出农产品认证的同时,容易忽视农产品质量本身。

  信息需进一步畅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中,负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个部门难以联动协作、溯源调查,产品编码、追溯信息存在差异,无法准确对接,信息难以共享,各环节缺乏有效整合。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主体间信息沟通不畅,农产品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信息传递难度增加。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严格监管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鼓励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制度,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结构,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主体协同创新。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加强农产品批发、零售过程中的检测检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生产经营主体台账,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农产品采购销售台账。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推广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创新销售模式,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扩大线上供销渠道,鼓励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生产基地开展线上分销和批发交易。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构建统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现有的各类标准进行梳理,删除重复和交叉的标准,修改不合理的条款。同时,在各标准中添加补充一些约束性内容。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体系,规范供应链各个环节。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品使用,全面控制生产过程,保证生产基地环境符合相关规定,遏制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出产地。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扩大检测范围、检测种类,结合农产品供应链状况,增加新的检测项目。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具备完整的身份追溯制度,所有流程信息都可追溯,包括农产品的产地环境信息、生产过程投入的产品信息、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信息、产品质量检测信息,产品加工、包装标签和储运信息等。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鼓励更多主体加入追溯体系,保证信息传递和追溯效率。逐步实现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农资生产经营门店追溯全覆盖,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户籍编码,逐步纳入追溯管理。实现地方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信息共享,真正做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深入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农产品生产流程、销售方式、流通渠道开展精细化管理,规范生产投入品供应、使用和废弃物处理,净化农产品市场环境。以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创新化肥、农药使用方式,控制化肥和农药用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农地土壤污染治理,改善耕地质量。以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产品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资违法行为。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加强基层执法监管力度,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基础,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全程监管,确保不同农产品、农产品不同环节监督抽检样本批次的相对平衡。健全农产品监管手段,农业、卫生、环境、质检、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明确各自监管责任,给予消费者自身监管权利,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区域应急预案,执行应急处置程序,压实各级主体风险防治责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