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好景在春耕。随着气温回升,我国春季农业生产进入大忙时节,各地按下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加速键”,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3月29日,全国已完成春播粮食意向面积的5.4%,今年春播粮食面积预计将稳中有增。
3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要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截至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粮食产量要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完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首要任务,必须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高起点上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
在高起点上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需要构建更加完备的支持政策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将从法律层面上强政策、提效益、降成本、防风险、计长远,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全面保障。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基础在于保耕地、稳面积。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考核、管用途,牢牢守住耕地安全红线。坚持质量第一,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鼓励多种主体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拓展粮食产能空间。继续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探索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稳定种粮信心。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重大病虫害等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护航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在高起点上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粮食产能的根本途径。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要推动全要素生产力向田野集聚,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充分利用农业科技重大创新平台,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融合,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创新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协同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要借力数字化“东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积极打造智慧农业人才梯队,进一步提升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和智能管理体系的应用水平。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快研发突破推广急需的适用机具和高端智能机械,用“科技范儿”推动耕种收提质增效,让种田更绿色更轻松。
在高起点上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需要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端牢“中国饭碗”,责任一起扛,要着力调动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强化主产区和主销区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展产业、人才、技术服务等协作方式,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同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一方面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保障农民权益;另一方面,确保重要农产品价格和种粮补贴稳中有涨,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降本增收一起抓,充分增强种粮农民获得感。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无数默默付出的田野“耕耘者”抢抓农时、多措并举、奋战春耕,必能打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的粮食生产“第一仗”,为夺取夏粮丰收赢得“开门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