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多措并举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时间:2024-04-15 10:22:2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刘彤 字号:【

  为全力护航春耕备耕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各级农牧部门提早部署、及时行动,多环节发力,全方位保障,多措并举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确保下好春耕“先手棋”,助力全年粮食生产丰产丰收。

  高位推动,从组织层面重视备耕。赤峰市及时召开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赤峰市农牧局主要领导安排部署春耕备耕工作,专门召集相关科室召开局长办公会,并与各旗县区农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一一对接。开展春耕备耕调研工作,对重点地区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开展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各地区农民实际需求和困难,针对性提出解决建议,强调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地高度重视、严密部署、尽快行动,将做好春耕备耕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预测,从制度方面谋划备耕。一是压实责任“稳”春耕。自治区下达赤峰市2024年粮食大豆油料生产目标后,赤峰市农牧局将各旗县区本年度粮食大豆油料生产任务分解,以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将各项生产任务下达至各旗县区政府,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二是加强规划“保”春耕。依托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平台,持续加强粮食作物播种规划,为农资储备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三是防灾减灾“护”春耕。赤峰市农牧局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获取天气预报数据,做好土壤墒情监测与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指导农民及早做好应对春旱、春涝、倒春寒等灾害的物资和技术准备,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最大程度减轻极端天气对春播造成的不利影响。

  定期调度,从农资储备方面促进备耕。为切实做好春耕备耕相关工作,市农牧局成立农资保供工作专班,建立农资紧急调用机制,健全农资储备周调度工作机制,实时掌握农资采购、库存、价格情况,全方位满足春耕农业生产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一是农资储备方面,综合农资市场调度情况来看,目前全市备耕种子的库存量7.3万吨(占春播总需求的65.8%)、农药库存量0.1吨(占春播总需求的45.5%)、化肥库存量21.6万吨(占春播总需求的69.7%),与2023年同期持平。二是农资价格方面,磷酸二铵、尿素、复合肥等价格略有提高,其他农资与用地价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3月底前完成全部农资储备,完全能够满足全市春耕生产。三是农机具准备方面,全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采取现场或线上等方式,对农机具维修、保养及农机新技术进行指导;积极发放农机安全宣传资料,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据统计,截至3月13日,全市共补贴农机具18210台套,使用补贴资金17580.61万元,受益农户达到14886户。全市可投入春耕生产拖拉机数量为13.86万台,配套机具数量为16.11万台套;已检修机具数量11.03万台套,占比44.6%。可投入春耕生产服务组织数量608家,可投入春耕生产技术人员11.11万人。

  强化监管,从护农方面保障备耕。为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和农业生产安全,赤峰市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点检查产品,大力开展“绿剑护农”农资打假行动,切实维护农资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482台次,执法人员1832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910余家(次),立案40起,收缴罚没款28万余元。在重点区域张贴通告405张,悬挂宣传横幅116幅,发放宣传单3.2万余份。

  加强培训,从技术方面指导备耕。全市各级农牧部门借助春耕备耕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墒情、病虫情监测,制定春季田管意见和技术方案。另外,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就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服务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自3月起,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此项技术发明者李少昆团队对全市各旗县区就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开展巡回培训,为推动全市玉米产能尽快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训农民1.3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6万册,农技人员下乡500余人次。

  强化督促,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支持备耕。良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赤峰市农牧局加快推进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农牧局主要领导共组织召开推进会3次,督促各旗县区抓紧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力争完成2024年全市高标准农田126.44万亩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节约生产成本,有力助推种粮农民收益稳步增长。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