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前沿思想 共谱产业发展新篇——2023产业兴农主题研讨暨中国·象山柑橘产业发展论坛专家观点梳理
时间:2024-01-05 08:49:4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梦迪 字号:【

  编者按:农强国强,产业兴旺。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民政府、中国农村杂志社举办2023产业兴农主题研讨暨中国·象山柑橘品牌推介活动。本期地方专题整理活动中的专家观点,研究探讨做好全国产业兴农大文章,宣传总结象山县柑橘产业发展经验,以期为各地发展现代乡村特色产业提供参考借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2023年11月,“农强国强 产业兴旺——2023产业兴农主题研讨暨中国·象山柑橘产业发展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举行。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出席并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原副主任王韩民分别就“科学认识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性”“建设农业强国的几点思考”作主旨演讲,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围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作主题发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委副书记宋炳林,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潘新春代表主办方致辞。象山县副县长石赟甲作象山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在圆桌对话中,来自三农领域专家代表重点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中如何实现产业振兴”这一主题,通过观点碰撞,共谋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与设施农业的发展之路

  在第一场圆桌对话上,关于智慧农业与设施农业的发展,象山柑橘产业代表韩东道分享了产业发展经验,他表示,象山柑橘在发展过程中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通过科技项目吸引人才在象山“施展拳脚”,让大学生新农人“有用武之地”;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智慧大脑”监测柑橘树生长情况,当温度偏低、水分不够时及时提醒,专家线上解决问题;三是与中国科学院、农科院等高等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建立标准化体系。

  “好东西种出来了,还要卖得出去,卖得好前提是要分得好,这离不开智能分拣装备的应用。5年前,我们引进了全国第一套选果流水线,去年又引进了两套,做到将橘子细分32个标准。我们把每一个细分的等级命名为一个品牌,通过科技化的种植、装备化的分拣,第一次实现了授权销售,将象山柑橘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身上。”韩东道说。

  阿里巴巴数字乡村首席架构师史同鑫在数学技术的应用上给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给农民提供智能工具,要越简单越便捷越好,智能问答很简单,比如作物有没有得病,未来有没有可能有风险,通过延伸智能问诊等应用,只需输入问题就会得到反馈。”

  农业生产,要未雨绸缪。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首席专家王丽英介绍,换个角度看农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种植的转型,就是要以预测为主。在什么情况下哪种病害要发生,在哪种情况下会出现极端天气,从哪几个影响因子入手去调整,在什么情况下能够预测病虫害不发生、少发生,能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让作物口感更好,这也是智慧农业里面,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中,未来产业链延伸最重要的一点。

  谈到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认为,其实从根本上是解决两个问题,设施农业最大的优势是可控,它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在于解决了传统农业不能解决的整个生产过程和生长环境不可控性。智慧农业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优化,包括降低成本、减工增效、提高品质等,最终增长利润。我们应该看到,为什么强调产业振兴和强调乡村建设的同时,还要强调数字乡村,因为我们来到了一个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跨区域协同推进乡村产品品牌打造与发展

  在第二场圆桌对话上,象山县品牌柑橘经营代表胡耀之分享了自己在品牌保护上遇到的瓶颈,象山县政府抓品牌建设,先后注册了象山柑橘、象山“红美人”国家地理标志,又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果品等级分类与溯源,保障了象山柑橘产品附加值。但即便如此,仍存在商标使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西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田敏以编制四川省洪雅县“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例,给农产品品牌打造提供了参考借鉴。“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很特殊,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人与物之间生产活动的一种互动,还有很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所以我们努力把当地特有的茶文化、道教文化、太极文化等进行富有文化内涵的再挖掘、再创造,用好当地的资源禀赋,依托青山绿水的文旅康养,形成点、面、线的带动,做好农业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田敏表示。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宋元明认为,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发掘柑橘品牌的文化价值,可能对品牌塑造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可以从一些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当中,发现与橘有关的文献资料,探究柑橘曾经与文人雅士、市井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以此对柑橘进行一定的文化“包装”,赋予其文化附加值。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经济学院院长张西华表示,品牌打造要从2.0升级到3.0,从品牌理念、品牌技术上发力,打造“好中优”“特中特”。进一步通过打造品牌IP、农文旅融合等手段,从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线性开发转变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体化开发,给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