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食用菌 丰富“土特产”——对重庆食用菌产业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2024-01-05 08:55:0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马平 字号:【

  食用菌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中作用愈发突出。为摸清重庆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找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厘清下步工作思路,笔者先后深入黔江、永川、合川、开州、南川、万盛、梁平、城口、云阳、奉节、酉阳等区县,历时半年多,对重庆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食用菌产业发展特点

  主体众多,产业分布较广。据调研汇总,2022年,全市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为8384家,遍布全市38个区县。其中,主城都市区4684家,占比55.9%;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2354家,占比28.1%;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1346家,占比16%。全市90%以上的区县都有食用菌种植,其中平菇种植覆盖34个区县,占全市区县总数的89.5%;羊肚菌、香菇种植分别分布在23个区县和17个区县,占比分别为60.5%和44.7%。秀珍菇和金针菇2个品种分布相对集中,初步实现了产业聚集。

  业态丰富,全产业链渐成雏形。种植端,全市拥有食用菌种业主体7家。其中,羊肚菌制种主体4家,可满足5万亩以上的种植需求,在全国占比2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种植方面,全市2022年种植面积16.04万亩、3.5亿袋,产量25.6万吨,种植业产值24.2亿元。加工端,全市有加工市场主体115家,大多数从事食用菌烘干、包装等初级加工,从事食用菌食品开发的主体仅2家。销售端,全市除大部分种植户自产自销外,尚有126家主体专门从事食用菌销售,观农贸食品批发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南岸正阳农贸市场、重庆朝天门综合批发市场等均有主体从事食用菌批发,其中双福国际农贸城日吞吐量在10吨左右。城口县林芝孢子粉、香菇出口美国、澳大利亚。在融合发展方面,位于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的“丛林菌谷蘑菇总动员”,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以食用菌菇为主题的儿童亲子乐园,打造食用菌研学基地和科普馆,开发蘑菇火锅、全菇宴等产品20余种,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科普、研学旅等服务,年接待游客最高年份5万多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超1亿元。

  效益明显,倍受各方青睐。一是保障市场供给。全市食用菌种植品种22个,产量25.6万吨,除羊肚菌等个别品种和部分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有部分销往其他省市外,大多数产品均在重庆市场销售,大大丰富了重庆蔬菜市场供给。部分主体还利用高海拔区域布局生产基地,实现食用菌错峰上市。特别是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基本做到了每天都有产品上市,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对缓解重庆蔬菜“春淡”“秋淡”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二是带动农民增收。全市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就地就业1.53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4.25亿元。位于合川区钱塘镇学堂村的重庆市祥横食用菌有限公司,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常年带动周边农民就近务工30多人,每人月务工收入4000元左右,每年支付工人工资120余万元。永川区食用菌产业业主35家,安置农民就地就业3000余人、带动农民务工收入6000万元以上。三是延揽培育人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食用菌产业作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吸纳了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投身其中。重庆康诺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银及其妻子鲁文艳,抱着“用自己所学为家乡、为百姓做点事情”的朴素追求,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摸索及研究培育,2016年带着试验成功的成熟技术,夫妻双双回到故乡——重庆市云阳县,从事羊肚菌、大球盖茹、天麻等食用菌菌种选育,带领农民及部分业主发展食用菌产业增收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正当其时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肉、蛋、禽、奶、渔、菜、果、菌、茶等都是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食用菌是开发利用程度最深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高达4%,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具有低脂肪的特性和多种机体生理调节功能。大力发展食用菌,是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有力举措。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集约节约利用耕地、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有效路径。食用菌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不与地争肥。大球盖菇、羊肚菌等均可在水稻、玉米等大春粮食作物收获后的秋季种植,既错开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不与农争时,又可有效利用冬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不与粮争地。一些地方还利用烟叶育苗设施、烟叶烘烤房、闲置废弃厂房、村校、农房等资源,种植、加工食用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空间。食用菌生产使用的菌包、营养袋等,收获食用菌后,剩下的基料经过加工可成为天然上乘的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食用菌原料基料部分来源于果枝、桑枝、稻草、谷壳、玉米秆、玉米芯等农作物废弃物,实现“过菌还田”,为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拓宽了路径,既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降低秸秆焚烧等引发的风险隐患,可谓一举多得。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虽占据一定土地空间,但其产出高,实现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以重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例,全市7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占地1371亩,年产食用菌13万吨,可实现产值13.04亿元,平均亩产可达94.82吨,亩产值达95.1万元,是露地种植农作物的数十倍甚至百倍以上。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在万盛经开区生产基地占地234亩,年产金针菇5万吨,实现产值4.2亿元,亩产分别达到213.7吨、179.5万元,土地空间利用效率十分显著。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重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重庆乡村特色产业,特别是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产业,都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但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多数产品已趋于供过于求,市场受限;按照耕地利用优先序的要求,进一步外延发展,已没有土地空间。发展食用菌产业,基本不与粮争地,而且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2021年全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4133.96万吨,年人均29.3公斤,而重庆常住人口食用菌鲜品人均占有量仅7.9公斤,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27%,相差21.4公斤;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年市场缺口达68.8万吨,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造”2个重庆食用菌产业。因此,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重庆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中最有前景和潜力的“土特产”之一。

  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考

  支持发展食用菌种业,逐步实现种业自主。一是发挥优势,打造羊肚菌全国供种高地。重庆市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分离、驯化、提纯制成的羊肚菌种具有产量高、出菇齐等优点。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羊肚菌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倾力将重庆打造成全国羊肚菌供种高地,将羊肚菌种业打造成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食用菌种业。二是大力支持食用菌菌种选育,逐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支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市场主体科研人员,加大食用菌菌种选育、培育力度,合力攻关,逐步实现全市食用菌菌种种源自主可控。三是推进食用菌菌种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区域性食用菌标准化菌种制种、供种中心,为种植业主、农民提供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食用菌菌种,降低供种成本,为更多业主、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创造便利条件。

  培育引进专业人才,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一是组建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现有的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框架内,增设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聚集全市食用菌行业专家,聚焦重庆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卡点问题,逐个突破,为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支持优质菌种选育、食用菌栽培、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治、产品精深加工、原料本地化及菌料利用率提高等技术的研发,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赋能产业发展。三是培育培训人才。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食用菌专家,持续压担子、给任务,加强交流培训,促其茁壮成长,力争培育1~2名国家级行业专家。在食用菌主产区县,逐步引进食用菌专业人才,配备适量专业技术人员,使其承担起本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各层次培训班,对技术人员、市场主体、从业农民等进行“菜单式”系统培训。

  培育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一是培育引进食用菌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龙头牵引作用。引进培育有技术、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从事食用菌标准化制种、专业化制袋及营养袋生产,节约资源,推进食用菌集约化生产。二是专业化分工,组织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探索创新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实行专业化分工,把适宜农民参与的部分品种的食用菌种植出菇、采摘等环节交给农民做,使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有活干”“有钱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三是全链条打造食用菌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本地农作物秸秆、果树桑树枝条、玉米芯、猪粪等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实现食用菌基料本地化,节约原料成本,提高本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业附加值。支持打造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食用菌产品集散中心,培育专业销售队伍,扩大重庆食用菌影响力,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提质服务,强化保障,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一是做好食用菌重点企业融资服务保障。金融机构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区域链等技术,打造数字金融,上线供应链金融场景,对食用菌生产企业信用、资金流动等进行在线实时掌控,强化融资保障,量身打造专项信贷产品,对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随贷随用、随借随还信贷产品供给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主体金融服务获得感。保险机构根据食用菌特别是羊肚菌等产业投资风险较大的实际,量身制定保险产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保险支持,护航食用菌产业发展。二是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通过政府债券、财政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食用菌产业集中制种、专业制袋(棒)及大数据中心、智能化建设,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组建食用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在食用菌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为农民及业主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