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个主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明确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韩文秀介绍,文件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重点是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三个提升”,就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重点是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重点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两个强化”,就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重点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重点是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韩文秀表示,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任务和全面部署相结合、年度性工作和阶段性安排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围绕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文件从关键切口入手,在完善农业保险、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千万工程”经验学什么?怎么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经验学什么?韩文秀认为,应重在学习运用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比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等。”韩文秀表示,这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既有价值取向,又有方法实招,是“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各地都可以学习借鉴。
“千万工程”经验怎么学?韩文秀指出,关键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韩文秀表示,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准抓什么,明确怎么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创造性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起点上 粮食安全怎么保?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祝卫东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统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打出了政策“组合拳”。
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明确了稳面积、增单产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任务目标。祝卫东表示,要从稳定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升、拓展食物来源、强化节粮减损四个方面发力。
“我国耕地稀缺,扩大耕作面积空间有限,潜力主要在提单产。”祝卫东说,文件明确,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重点是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
粮食主产区是提产能、保供给的重头大头。韩文秀介绍,文件重点围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了有针对性的部署。纵向上,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重点是对产粮大县的奖补,进一步向商品粮调出量大、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倾斜,取消对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配套要求。针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薄弱问题,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横向上,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产业上,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文件提出,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促进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加快粮食主产区兴县富民步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韩文秀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要重点从严守耕地总量、提升耕地质量、挖掘后备耕地资源三个方面着力,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文件强调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在时序上,明确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标准上,针对各地普遍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偏低的问题,今年将下决心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同时,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实至名归,建一块、成一块。在主体上,更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
防返贫底线怎么守?农民增收怎么抓?
“防止规模性返贫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持续用力,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劲。”韩文秀表示,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还有不到两年时间,今后脱贫地区持续发展,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根本上还是要增强内生动力,更加注重“造血”,努力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对口帮扶等倾斜性支持政策,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帮助他们更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增收致富,创造美好生活。此外,文件还强调,要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等工作。
腰包鼓没鼓也是最受全体农民关注的事。祝卫东在回答本社记者提问时强调,今年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拓展转移性收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四个方面着力。
搞好家庭经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文件还提出,健全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稳价格、促增收。同时,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政策导向,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对此,文件强调,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在拓展转移性收入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方面,文件也作了具体部署。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祝卫东介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首要是突出地方特色。“要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方式把‘土’味优势彰显出来,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加快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祝卫东表示。此外,文件还在注重产业融合、做强农产品加工、畅通农村物流方面作出了部署。尤其在畅通农村物流方面,文件重点对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等作出部署。“特别是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藏在深山沟里的土特产搭上电商平台,也可以进入都市百姓家,这方面要支持加快发展。”祝卫东表示。
怎样让在村农民更舒心?进城农民更顺心?
让农民生活舒心离不开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祝卫东表示,文件强调,乡村建设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首先是强化规划引领。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城镇化趋势,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的分类指导,对一些地方脱离实际下指标、定进度的做法,要及时予以纠正。“要坚持‘开门编规划’,确保规划符合村庄实际和农民意愿,让农村干部群众懂规划、守规划、用规划。”祝卫东表示。此外,还要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方面下功夫。
让农民生活舒心也离不开治理有效。韩文秀介绍,文件围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重点作出了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的部署。关于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文件强调,要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目前乡村两级职责多、手段少、负担重,因此要切实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韩文秀表示。
现阶段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仍然是大趋势。祝卫东表示,要围绕让进城的进得顺心,让留在农村的生活舒心,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具体部署。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重点是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文件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帮助能进城愿进城的农民更好融入城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