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的广泛运用,对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把握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的机遇,不断探索积分制推进乡村治理,通过上下联动、多方融入、协同发展,打造了新平台,树立了新风尚,产生了新效益。实现了项目区乡村振兴有“镜子”可照、有“规则”可依、有“榜样”可学,蹚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做法成效
上下联动共建“新平台”,迈出积分管理“新步伐”。管理平台建设是积分制的基础,项目区始终把上下互动的响应机制贯穿在乡村治理的全过程中。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建立积分管理体系。积分由基础分、奖励分和处罚分组成,各村制定积分制管理村民行为约束“负面清单”和劝导式“正面清单”,确保积分制管理更有公信力。二是突出指标分类,完善积分考核细则。在实施方案基础上,围绕乡村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筹工筹劳和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各村因地制宜地制定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渠江源村以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为重点,制定了七大方面的条款;锡溪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文明为重点,制定了42条奖励操作细则和40条处罚操作细则;芭蕉山村以筹工筹劳为重点,制定了106项动态量化积分。通过计分到岗到户、打分到人的形式进行管理,使村级事务通过积分制实现高效运转。三是突出结果运用,严格积分奖惩兑现。将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奖为主、罚为辅,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积分兑换超市”,确定积分兑换方式和物品。年度累计积分作为“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先评优依据。对高积分户在项目建设、村级公益性岗位方面优先安排。鼓励将村民分红与个人积分直接挂钩,并根据分数逐档提升分红比例。
多方融入共治“新风尚”,打开乡村治理“新局面”。为实现积分管理对象“全覆盖”,项目区域内各试点村调动多元力量发展潜能,焕发了乡村治理新风尚。一是党员争“分”,“积”强基层组织力。明确村干部出勤、党员作用发挥等的细化条款,将积分和党员福利奖惩直接挂钩,村级管理有了关键抓手和衡量标准,群众有了归属感、荣誉感,村干部有了公信力、号召力,从根本上实现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的迅速提升。二是群众争“星”,“积”发发展源动力。建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换积分方式,在服务群众基础上吸引群众参与到村级治理。组织先锋志愿者队带头参与村庄建设,发动村民群众广泛参与,结合网格化管理,长期有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形成人人争先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全民争“富”,“积”活乡村生产力。通过广泛开展优秀家庭及个人评选活动,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和谐、自力更生、热心公益活动的良好风尚,不少外地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办起了农家乐,参与到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群众生活有了盼头,工作有了干劲,眼里有了希望。
协同发展共享“新效益”,撬动乡村振兴“新支点”。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活血”破瓶颈,以“积分+超市”实现“造血”增积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积分让加快项目建设做“乘法”。引导群众以筹工筹劳方式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将筹工筹劳纳入积分制。芭蕉山村500名村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折成6万分,实现了1块钱做成3块钱的事,村里2公里溯溪道建设,投入彩票公益金87万元做成了200余万元的工程。二是积分让促进资源整合做“除法”。突出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积分管理中的赋分权重,根据土地性质用途,每出1分地,可积100分~500分,整合资源,撬动发展,投资成本成倍的减少。三是积分让促进人才回流做“加法”。通过积分引导能人回乡参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芭蕉山村能人段志勇捐资27万元,为村里建设一个观景平台,获得2700分奖励,并带动了17名乡村能人踊跃回乡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渠江源村引进户外旅游运营者奉春辉返乡创办建设渠江源户外拓展基地。四是积分让开展环境整治做“减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积分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开展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整治,减少农村“脏、乱、差”现象。上团村完善公益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芭蕉山村开展“五个一工程”创建,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紫鹊界核心景区开展庭院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助力5A级景区创建。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是积分制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石。积分制的推广运用需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村“两委”主导,村民参与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其中党建引领是关键。项目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以村委班子为核心,根据出勤、公益事业捐赠、业务素质、完成任务等情况,对村干部进行评分评比,形成了村干部有事干、有压力、有活力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积分制之所以能够在各试点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村级党组织在积分制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将建好“积分兑换超市”与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村民对村级党组织在积分制运行中作用的发挥能看得见、可信赖。
群众参与是积分制管理有效运行的动力源泉。推行“积分制”的初衷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是积分制顺利推行的动力源泉。各试点村在积分制管理过程中,充分给予群众“参与权”“评价权”“知情权”,一方面坚持问计于民,将积分项目的设计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将群众基本诉求以及群众集体智慧充分集中;另一方面坚持群众主体,依托村民自治组织和各类群众性协商活动,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将积分的主要内容、评分标准、运行程序等环节交由群众商定,做到策由民选、规由民定、事由民决。实践证明,只有广泛凝聚群众共识、群众智慧、群众力量,让群众成为积分制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才能真正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公开透明是积分制管理有效运行的关键举措。积分制作为一种激励型制度,以形成一套实效明显的“奖励—惩罚”机制为首要目标。公开透明是进行积分制管理的关键。各试点村通过因地制宜地制定积分制管理考核细则,确保积分项目、积分分值、积分兑换有据可依;通过实行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主动接受村“两委”的领导和全体村民的监督,确保积分制工作常态化运行;通过设立积分评定和监督小组,不定期对积分评定、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积分制管理更有公信力。实践证明,只有高度重视积分制的规范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做到积分项目全覆盖,积分对象全参与,积分过程、积分奖励全公开,才能充分发挥出积分制管理的优势作用。
制度建设是积分制管理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加强制度建设是开展“积分激励”的前提。各试点村把制度建设和执行纳入积分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积分制管理考核细则中明确村民行为“负面清单”和劝导式“正面清单”,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相关工作予以细化量化;按照“易记、易懂、易行”的原则,严格制定积分标准;制定积分结果运用具体办法,严格积分奖惩兑现。这些措施在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公约和规章。实践证明,只有定出了积分“规矩”,亮明了积分奖惩“标尺”,才能充分发挥积分制管理的效能,使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落地见效。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