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文化有劲头有看头有奔头
时间:2024-06-20 10:56:1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评论员 字号:【

  北京平谷世纪广场,舞台灯光闪烁,多个特色乡村音乐节目接连登场,台下千余人合唱;四川宜宾市南溪区,青山绿水环绕跑道,3000多名选手们奋力奔跑,场外特色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近日,由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联合推出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的部分活动陆续在我国多地举办。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底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文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简称《方案》),锚定建设文化强国、农业强国目标,按照文化铸魂、文化培根、文化养德、文化兴业进行系统谋划,计划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粮安天下”农民公益培训等十二项重点活动,致力打造乡村文化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管用平台。这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

  坚持农民唱主角,让乡村文化有劲头。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力量。繁荣乡村文化,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要贴近农民办活动,开展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活动,为农民搭建能够发现并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BA、村超、村歌、村晚、村跑之所以能掀起热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农民从观众变主角,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坚持农民主体也是《方案》坚持的工作原则。今年,《方案》推出更多“村”字号文化活动IP。“大地流彩·乡村音乐中国风”展示音乐魅力,发现优秀乡村音乐。“村舞”让农民群众在自家门口舞起来、动起来,让广场舞、舞龙舞狮、英歌舞、踢毽子展现新时代乡村风采。只有坚持农民主角、农村主场、农业主线,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推进乡村文化自信自强。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乡村文化有看头。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消失,部分乡村文化遗产资源逐渐流失。但传统不是现代的对立面,传统与现代是互相成全、交相辉映的。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破解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难的问题。对全国性的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摸底调查,对农业遗产、传统技艺等进行数字化影像记录、复原和保存,并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方案》提出的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就致力于此项工作。另一方面,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形成“新国潮”。比如马面裙经过更适合现代日常生活的改良,成为“新中式”风潮的时尚单品。《方案》也提出组织“新国潮”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乡村文化更有看头,更能绽放它的魅力打动更多的人,得到更有力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乡村文化有奔头。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乡村文化不仅能让农民“富脑袋”,更能形成文化产业让农民“富口袋”。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这一“富矿”,挖掘其市场价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化模式,将文化资源变资产。比如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浙江安吉县余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餐厅、咖啡厅等业态一应俱全,2021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首批“最佳旅游乡村”。其次,增加文化资源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探索建立文化帮扶机制,帮助有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的乡村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产业。《方案》提出的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乡村文化地图发布、乡村文化艺术基地培育等活动就着重于文化兴业,以文化带动乡村旅游、体验、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深入挖掘活化乡村文化资源,形成合力,让乡村文化振兴有劲头、有看头、有奔头,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章。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