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奋斗 织梦“三农”——大地流彩·“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宣讲暨全国首届和美乡村宣讲活动观察
时间:2024-06-20 10:52:3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宋晓娜 字号:【

  “党的好政策助我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坚守初心不忘本,扎根乡村促振兴”……5月24日,“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宣讲暨全国首届和美乡村宣讲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10名宣讲员围绕产业培育、精神传承、乡村治理等主题,忆峥嵘之路,共话乡村振兴。作为“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感恩奋进,依靠勤劳智慧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凝心聚力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镜头一

  良田里走出现代化之路

  “我的梦想就是让农民可以精致体面地干农活”,这是湖南省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回乡创业的初衷。2013年,她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岳阳县筻口镇开启了“种粮”之路。

  董敏芳明白,要真正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汗水一身泥的劳作模式,就要从传统耕种方式下手。对此,她先后创办了润升水稻和丰瑞农机两家合作社,传播新理念、推广新技术,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

  在育插秧环节,合作社积极与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创新开发了早稻“工厂化”旱地育秧技术,制定了《早稻工厂化旱育秧技术规程》,旱育秧可节省早稻秧田面积8%~10%。同时,建成全过程远程监控、产品可追溯的9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从育秧到仓储的“一条龙”机械化服务。开发高效节水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了手机APP终端控制远程供水自动化,真正做到人不下田。

  董敏芳深知,一人富不是富。她带领合作社积极开展水稻种植社会化服务,创新打造“种粮211模式”,即一家两口种100亩地,年收益不低于10万元。

  董敏芳是万千“三农”工作战线上的一员。在广阔的田野上,一个个“董敏芳”们躬耕其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镜头二

  绘就产业振兴多彩图

  “小木耳、大产业,我觉得我更像大山里的一只领头雁,产业兴旺、共同富裕是我的目标,我要带着山里的父老乡亲,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让我们的小木耳,成为真正的大产业。”陕西省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之超讲述了自己带领乡亲们发展木耳产业,将西华村从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变为先进村的故事。

  “上山的时候,我带了一只狗与我作伴,半年后,狗疯了,而我却留下了。”谈起自己当初决定留在西华村,余之超轻描淡写。

  “遇水架桥,逢山修路。”余之超坦言,在起步之初,困难远超她的想象,但她没有退缩,“请不起技术人员就自己学,请不起工人就自己干,村民建不起大棚,我就设计适合山区还省钱的塔式种植架。”靠着这一股子韧劲,余之超慢慢度过了那段“干活、借钱、还钱”的艰难岁月。现如今,她的企业已成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建起了标准化制种制袋厂、分拣深加工的工厂、冷链物流的储存库。2023年,他给村集体上缴了82.5万元,为村民发放工资404.5万元,带动1500余人就业。村民们笑称:“我们现在不是西华村,是陕西的‘华西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宣讲现场,江西省于都县谭头村副主任刘锦华讲述了自己如何带领村民发展富硒产业;河南省夏邑县王飞家庭农场总经理王飞分享了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经营农场,探索出“四季来财”的盈利模式……他们与余之超一样,在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用好一方水土”,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镜头三

  以精神铸魂续写奋斗故事

  来自呼伦贝尔农垦牙克石农牧场有限公司农林试验站的南佳颖是“垦三代”,她自小便耳濡目染,感受着祖辈父辈们对农垦的爱与奉献,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铭记于心。

  如今,呼伦贝尔农垦良田万顷、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百姓安康,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南佳颖所在的试验站,历年来承担并实施国家、自治区及各大科研院校各项试验。经过多年的试验对比,选育出来的龙麦系列强筋小麦在当地推广面积超350万亩,亩均增产超20斤。南佳颖说:“每到秋收时节,望着金灿灿的麦田,那种成就与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北京市门头沟区炭厂村党支部副书记付尚华同样深知信仰的力量。炭厂村红色历史文化深厚。初到炭厂村,付尚华就发现,村里有些老党员的党龄比他的年龄还要大。于是,他自掏腰包,为每一位党员订制了“入党贺卡”,凝聚起党员力量。

  后来,在付尚华的提议下,村里成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将“一心向党”定为读书会主旨。炭厂村还建起村史馆、红色纪念馆,总结提炼出“烧不掉的炭厂精神”,走上了“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

  付尚华表示:“未来,将朝着党的二十大目标继续前进,迎来乡村振兴的万丈霞光,这是我们的信仰。”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无比坚定。

  在奋进“三农”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宣讲员们都未曾选择放弃。“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于他们而言,是信仰,更是行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他们目光坚定,脚步铿锵。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