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 “三网融合共治”引领基层治理
时间:2024-06-20 10:40:5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郭枫 字号:【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党建+网格”整体思路,以党建引领和资源整合赋能网格化精细管理,建立“三下四上两结对”工作机制,探索“三网融合共治”工作模式,通过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网格+网格员包户”提升网格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重心向一线倾斜、资源向一线下沉、力量向一线配备”,切实压实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有效动员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织密“党建网格”

  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以开展“三下”工作为载体,以机关科室及机关干部为主体,把“党建网格”压紧压实,有效压实党委主体责任,让党的工作落在群众的心坎上。

  政策理论下网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创新“大运河林下讲习所”宣讲品牌,进机关、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讲70余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荣获北京市2022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

  工作力量下网格。一方面,全镇61个村和3个社区精准划分为403个网格,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内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建立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对党群工作办公室、派出所等科室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同时镇平安建设办公室等293名专业力量入网格,会同各村(社区)网格长,第一时间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镇处级包片领导、包村(社区)干部坚持每周三常态化下村(社区)开展安全检查、人居环境整治、接诉即办等工作,协助推进重难点问题解决。

  服务管理下网格。机关各科室立足工作职能,每月至少下村(社区)或企业开展一次送贴心服务、送技能培训、送就业指导、送政策解答的“四送”活动,主动为群众、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以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为抓手,借助检察院、法院、司法所、心理咨询所等专业力量,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前。比如,漷县镇法庭、漷县镇司法所、北堤寺村委会共同努力,通过司法调解的方式,北堤寺村31户村民在“家门口”拿回了第一笔、已经拖欠3年的21万多元土地流转费用。

  织细“村居网格”

  实现服务群众全天候

  以开展“四上”工作为载体,以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团员青年为主体,把“村居网格”落细落实,有效压实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促进服务群众落在实际行动上。

  上门问需。聚焦“七有”“五性”要求,坚持大村每季度走遍一次,小村每月走遍一次,主动上门听取诉求,第一时间把握民急民需民忧民盼,第一时间帮助百姓解决到位,形成上门问需工作台账,力争实现工作靠前、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比如,张庄村党支部通过开展“四个上门”工作,围绕群众需求,主动联系通州区文旅局,帮助村民申请民宿补贴;按照村内大多数村民需求,在村中心位置建设敬老文化广场等,切实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上门问计。坚持“村庄事、村民议、大家办”,在全镇推广柏庄村“百姓说事点”经验做法,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等民生实事,鼓励百姓建言献策,激发百姓参与村庄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上门问计工作台账,不断提高协商议事自治水平,做到工作前听“百姓说”、工作中让“百姓议”、工作后请“百姓评”。

  上门解难题。坚持“格中事格中办”的理念,主动上门解决水电气热等民生问题,把百姓的“小事”当做“大事”去办,形成上门解难题工作台账,做到民忧有人解、民困及时解,确保百姓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1~4月,漷县镇接诉即办工单量同比下降35.57%,重复诉求数量下降10.84%,降量明显。

  上门送温暖。坚持兜牢民生底线,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台账,了解掌握困难原因和帮扶方向。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形成以党员带头,团员青年、妇女代表等共同组织开展“清扫庭院、深入谈心、生日祝福、致富引导”等帮扶送温暖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比如,马头村党支部设立24小时便民服务电话,为每户村民制作发放一张写有“两委”分工及电话的便民服务卡,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

  织牢“功能网格”

  实现供需资源全响应

  以开展“两结对”工作为载体,以村(社区)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织牢“功能网格”,把“功能网格”做深做实,有效凝聚社会各界合力,促进基层治理落在共建发展上。

  党建结对。推进“村村结对”共建。发挥片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分会的作用,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动、生态联抓、文化联兴、人才联育,形成党建引领、以强带弱、村村联合、共建共享、特色发展的“联村党建”工作体系。深入推进33个村积极融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同时,统筹全镇集体产业用地和复耕复垦土地,打造“漷县菜园”品牌,打响自主农业品牌,充分发挥副中心“菜篮子”作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结对”共建。注重发挥市区下派第一书记显著优势,通过支部结对共建方式,加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持,找准乡村发展定位和方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无下派第一书记的村,要学习经验做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接共建支部。比如,军屯村党支部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在军屯村设立了“零距离驻村法官工作站”,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产业发展结对。推进“企企结对”共建。围绕文化健康小镇功能定位,聚焦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鼓励辖区企业开展结对共建工作,沿着“医产协同”的产业方向持续发力。比如,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园区科学技术协会,打造“‘漷伴’相融·‘健康’相伴”“两新”党建品牌,推动甘李药业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领域第一家非公企业党委,打造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企业公益联盟,做到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推动辖区企业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村企结对”共建。推动辖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支企业要定点结对共建一个村(社区),在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方面主动作为,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各村(社区)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争取与市区有关单位结对共建,形成“内外联合、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共建共治”生动局面。比如,纪各庄村党支部与房山区智创红源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结对共建,双方在红色教育、产业等方面共谋发展。高庄村党支部与北京京彩弘景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在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凝聚合力。

  漷县镇通过建立“三下四上两结对”工作机制,做实“三网融合共治”模式,动员全社会共建漷县、共爱漷县、共享漷县,实现党建引领强带动、精准服务暖民心、凝心聚力谋发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作者系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