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
时间:2024-06-20 10:43:4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湖南省怀化市农业农村局课题组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脱贫地区的经济协作区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一定基础。新时代新征程,包括怀化市在内的武陵山片区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提升经济实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具有较为扎实的物质基础

  脱贫成果巩固取得新成就,共同富裕的短板加快补齐。怀化市脱贫人口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增速居湖南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由“十二五”末的2.87:1下降到2023年的2.34:1。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共同富裕的蛋糕日益壮大。地区生产总值达1948.52亿元,人均GDP达到41357元,同比增长5.6%。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强势推进,货运集结分拨覆盖12个省份,外贸往来23个国家。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共同富裕的支撑更加有力。创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96个,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82个,总量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29家,在全省同类地区领先。

  生态建设涌现新亮点,共同富裕的底色日益透亮。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总值(GEP)达4716.2亿元,是GDP的2.8倍。在全国首创绿色金融不动产登记产权证制度。“雪峰山文旅融合”“林权抵押贷款”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文化生活呈现新繁荣,共同富裕的内涵更加完整。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组织开展了“村BA”“村超”“村晚”“村歌”“村跑”等多种类型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1700余场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风采。

  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

  主要问题

  共同富裕的蛋糕还不够大。与全国、全省相比,怀化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现出基数偏低、增长乏力等特点,特别是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凝神聚力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是整个武陵山片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产业建设对共同富裕的支持作用有限。总体上看,武陵山片区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总体上比较薄弱,产业多元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不够,缺乏对资金、人才、物资的吸引力。

  城乡要素流通不畅阻碍共同富裕前进步伐。呈现出乡村向城镇“单向流动”、城市资本“下乡”受限等特点,乡村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必须打破城乡要素市场存在的制度壁垒。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存在差距。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相对陈旧,且缺乏必要的养护、升级和有效利用,这导致大量文化场所和设施长期闲置,文化阵地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共同富裕的风险点仍然较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落后、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教育医疗不均衡、政策失灵等任何一项都成为制约增产增收增效的重要因素。

  用改革的举措促进共同富裕

  对于包括怀化市在内的整个武陵山片区来说,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始终把实现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夯实发展基础,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补齐共同富裕短板弱项。一是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完善防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对存在因灾因病返贫风险的农户,分类型落实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救助。二是健全促进持续增收机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新型经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支持城乡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三是健全区域协同共富机制。借鉴浙江“山海协作”工程经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先富群体、市场主体等与后发展地区、相对贫困群体建立先富带后富协同共富机制,促进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共同富裕。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将产业振兴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强化产业链思维,着力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主导型、农产品加工转化主导型、文旅融合化主导型县域经济强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数字化、绿色化、科技化特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分工明确、差异发展、协同互补的格局。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的引领作用,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久久为功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大产业。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医养健康、会展服务等新型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擦亮共同富裕生态底色。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增加代际负担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绝不能用生态环境的破坏来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一是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全力构建雪峰山生态涵养带,防止和遏制生态退化。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积极推进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二是有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清生态产品“价值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建立纵向与横向、补偿与赔偿、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推进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积极开展县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努力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优势。三是积极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优质高效生态产业,加快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制造、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协同发展路径。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将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生活品质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聚焦城乡一体,城乡协调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电讯、邮政、交通等建设和管护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公平、效率两手抓,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着力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生态康养模式,不断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大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统筹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深入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工程,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策划举办国际龙舟赛、村BA、村歌等节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稳步推进改革创新赋能,强化共同富裕制度保障。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着力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瓶颈,释放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是着力深化企业治理、投融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建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明确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二是着力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实施人才兴县(城)战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快培养一批县域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三是努力营造法治化、市场化、人性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数字政务改革,切实提升行政效率。

  (课题组成员:谌孙武、王志刚、黄小霞、郑明娥)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