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云卷云舒,七十载波澜壮阔。今年,位于祁连山腹地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迎来了建县70周年。
“我的家在很高很高的地方,马背上的人们能抚摸到月亮。”这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歌《家园》中的一句歌词。在祁连山腹地这片平均海拔达到3200米的土地上,居住着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1个民族,这里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自1954年自治县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引领下,历届肃南县委、县政府坚持党的领导,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始终保持为民初心,今天的肃南县以人均25277元的可支配收入位具西部省份县市前列。
精准帮扶脱贫困
七十年沧桑巨变,肃南县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歇。党的十八大以来,肃南县更是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肃南县县委书记陆思东说:“我们县有2.4万平方公里,21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全县干部群众各个都同雪豹一样缺氧不缺精神,经过多年持续发力,现在全县人均收入比甘肃省人均收入还高出不少,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拉得满满。”说到生活改变,裕固族小伙巴扎黑有话说:“我们家有段最黑暗的日子,那时我父亲患上了肺癌晚期,世代放牧为生的我们日子过得艰难。”原本在张掖市体育运动学校摔跤专业学习的巴扎黑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回到家里帮助母亲。恰逢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驻村工作队和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巴扎黑家,从实际出发给他分析形势找出路,并协调解决了启动资金和厂房问题,“巴扎黑酸奶”由此诞生。如今巴扎黑的作坊每天要生产800斤~1200斤酸奶,一天能挣2400元以上。“我的致富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现在我也帮助别人。”已经在肃南县酸奶界小有名气的巴扎黑自豪地说。
拓宽创业就业致富路
近年来,肃南县全力发展巩固现代农牧业、生态工业和全地域文旅产业,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大力探索生态育富、畜牧稳富、工业增富、文旅带富、均衡共富、全民享富等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畜种改良是肃南县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为此肃南县先后投入大量经费并规划场地设立培育中心,现已培育出甘肃高山细毛羊、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肃南牦牛遗传资源也在近年鉴定验收。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现已建成7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10万头肃南牦牛生产基地、1000头肃南马鹿驯养基地和15万亩优质牧草基地。
为保证支柱产业向好发展,肃南县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支出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等办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牧业发展,经过一步步尝试,肃南县的畜牧养殖实现了从单一的草原游牧、看天吃饭到舍饲养殖、草原放牧相结合的转型。探索“合作社+农牧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转租、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引导生产资源向合作社、公司等产业大户集聚,并组建了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家庭农牧场,有了典型带头引领,农牧户参与率逐步提升。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养殖业发展基础,肃南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牧草产业,引导本土企业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推动优质牧草向标准化种植管理、规模化收割生产、社会化生产服务转型,逐步形成种养互促、草畜两旺的良性循环。
百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肃南县高端牧草种植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2013年董事长郎雪飞办起合作社,一步步发展起如今的百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填补了肃南县牧草收购和流转行业的空白,解决了家乡百姓草价低、卖草难的问题。在创业初期,郎雪飞对于草料的品种选择和品质把控都不熟悉。好在肃南县农业农村局及时派出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并给出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案。通过慢慢学习并积累经验,当地产出牧草的品质不断提升,现在牧草蛋白含量达到24%以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筑牢社会稳定之基,肃南县政府把促进民众就业放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为此不断创新农牧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举措,拓宽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已有1500多名农牧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富达民族服饰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海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服饰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公司办有肃南县红缨帽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主要采取“场地+服务+导师+培训+资源+创业基金”形式,提供专业的创业服务和市场运作,有引导、有支持、有联合、有方向的“两专四有”服务平台,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就业服务。红缨帽职业技能培训设有工艺品雕刻、客房服务员、缝纫工等培训专业,年均可面向县内外城乡劳动力举办各类培训班4~8期,培训技能人才200人次左右,带动了周边牧区妇女和残疾人前来学习就业。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政府通过多渠道开展农牧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定向培训,确保每人能够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并对有创业意愿的搬迁户提供10万元的创业贷款,政府贴息三年。将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以房屋租赁、出让,资金入股、人力资源入股等方式,引导农牧民就近就地参与舍饲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和劳务输出,引领农民走向增收致富道路。
打造和美乡村牧家乐
近年来,肃南县持续聚焦乡风文明,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以此为引领,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新时代网络体系建设。推选出了全国道德模范窦兰英等一批先进典型,培育形成了全国最美家庭1户,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家庭2个。在典型示范引领下,肃南县的乡风文明水平在持续提升。
为全力打造和美乡村,肃南县聚焦生态宜居,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一高地四区”建设目标,依从“重点培育、打造精品、串点成线、扩面提质”的思路,按照离县城最近、离景区最近、离交通要道最近、离集镇最近、离周边城市最近的“五近”原则,探索推广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牧民群众集中安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公共服务集中配套的“四集中”发展经验,着力打造“县城+大河乡+红湾寺镇+康乐镇+白银蒙古族乡”城乡融合示范区、“祁丰、明花、皇城”等中心集镇示范区和S18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乡村振兴呈现整体推进、全域拓展的良好局面。
依照“四集中”经验,肃南县建成了皇城夏日塔拉民俗风情体验区、马蹄藏乡小镇、康乐裕固风情走廊、白银喀尔喀蒙古民俗文化体验区、大河巴尔斯小镇、祁丰东纳藏乡小镇等一批重要的示范点,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乡村建设格局。截至目前,到位乡村振兴衔接资金8446万元,已安排项目39个,资金支出4492.7万元,支付率53.2%。
肃南县调整思路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马鹿文化产业园等大型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肃南县各乡镇依照民族特色和周边自然生态优势打造“牧家乐”旅游,如今“喀尔喀”蒙古民俗文化体验区、“趣山野”户外露营基地、西柳沟村民俗风情度假村、松木滩村裕固族特色村寨及康乐镇裕固族民俗风情体验区已全部投入运营。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休闲农业聚集村达到43个、拥有游客服务中心的休闲农业聚集村达到13个、拥有旅游标识系统的休闲农业聚集村达22个,全县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3788人,其中农牧民从业人数达1796人。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57.2万人,同比增长3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20.92%。“美丽的肃南画卷已初具模型,富裕祥和的肃南已奠定基础,厚重的文旅资源已做好准备迎接八方来客!”肃南县委副书记县长钟向辉胸有成竹地说。
共同奔向好日子
“美丽的风光遍野的牛羊,雪山脚下千里迷人的画廊,幸福的岁月飘散着酒香,裕固人的家园是人间的天堂。”县歌中的歌词,用动人的旋律唱出了肃南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历经七十年的艰苦奋斗,肃南的每一寸土地,都在默默地见证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康丰村党支部书记安虎回忆说:“我小的时候,冬天住的地方路不通,还经常停电。过年的时候,用我们本地的煤煮个饺子吃,都煮不熟。那时候的理想就是走出去。但是到了现在,村村通的一条条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村里的特产不出一小时就会走向城里市民的餐桌,草原上盛产的蘑菇引来大量的城里人品尝,带动着我们的农家乐。”
肃南县政府坚持不懈改善民生,共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如今,肃南县住房建设不断完善,从原始的帐篷毡房到平房小院再到单元楼、电梯住宅,当地人的生活质量一步步升级,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真真正正做到了“住有所居,住有所乐”。肃南明花乡有一片占地50亩的小区,名为“亚什坤家园”,这里集中建设了36幢集现代化建筑风格和裕固文化元素为一体的高标准特色民宿,180平方米的两层临街式住宅,配套水、电、暖等附属设施,并布置了秀丽的街道小景。肃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志剑说:“‘亚什坤’是裕固语‘好日子’的意思,取这个名字就是想让我们肃南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发源于祁连山锅盖沟的隆畅河穿肃南县城而过,出祁连山区,入河西走廊。四十至六十米宽的河道里雪山之水流淌了万年,亘古至今响声不变的流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近年来,肃南县充分利用其三河交汇的特色优势,以“山水肃南·裕固家园”为主题定位,在城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民族文化、裕固风情和高原特色,通过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打造了“群山环绕水穿城、碧水青山绿绵延”的山水小镇。隆畅河风情线水利风景区还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肃南生态文明的一张“名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