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种啥都得讲科学。今年,我家的五亩小麦用的好品种,后期田管也不差,机收服务更是没话说,粮食产量自然没啥问题。”芒种刚过,在山东省莒县夏庄镇石岭村村委会前面,村民薛金亮边晾晒麦子边说。
莒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近年来,莒县通过细化小麦单产提升的各项关键要素,在选育良种、配强良机、强化科学种田带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选育良种强农“芯”
6月4日,位于莒县长岭镇的良种繁育基地里,麦浪滚滚,1200亩的示范品种小麦喜迎丰收。
“这个基地由山东种业集团莒县公司建设,集优良小麦品种培育、品种实验展示、良种繁育于一体。”山东种业集团鲁南公司党委委员、莒县公司董事长石世强介绍,“基地里种着济麦22、山农28、鑫麦296、济麦44四个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对莒县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强。”
目前,基地示范种植的四个品种小麦已在莒县推广种植18万多亩,平均亩产均超千斤。“我们通过品种展示示范、小麦品种评选观摩会等多种方式,把先进的新品种送到广大种植户的手中,用更多的良种小麦促进单产提升。”莒县农业农村局生产管理与科教科负责人姚红燕介绍,“我们还在阎庄街道大路东村建立了一处100亩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每年展示示范农作物新品种100余个,仅小麦品种就60多个。”
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当前,不同的县、不同的村,甚至不同的户因为选用的品种不同,导致其在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下,粮食产量有高有低,有些高低差异甚至很大,这影响了区域内粮食增产潜力的挖掘。要想在村、乡、县甚至更大范围内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就必须在品种上下功夫,让低产品种“退场”,高产品种“进场”,并让高产品种被更多的农户了解接受。
为了提升粮食单产,莒县选用推广优良品种,发布主要粮油作物主推品种20多个,同时做好粮油示范展示工作,搭建“看禾选种”平台,建设粮油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展示品种近200个。
“从山东种业进的济麦22真是好。今年天那么旱,还能有这么好的收成。”选用了基地示范品种之后,长岭镇前小河村种粮大户刘彦卫对于该品种的产量十分满意。
莒县通过品种展示示范,将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品质等特点更直观地展示在种植户眼前,让种植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目前,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已达到100%。越来越多的优质良种在莒县农田里“生根发芽”,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配套农机强动力
6月6日上午9时,在刘官庄镇邵家泉头村与李家泉头村交界处的数百亩麦田里,多款农机轮番登场。
“家里的5亩麦子,从播种到田管,我都没咋管。今天赶上收割,过来看看,找点种地的‘参与感’。”李家泉头村村民王凡明站在地头上,看着农机来回穿梭,边刷手机边轻松地说。
9点30分左右,王凡明家的小麦全部收割完毕,收割机从田里驶出。拖着十多个“风扇齿”的搂草机接着登场,它在麦田打转,“画”了几个圈,原本散落在田里的小麦秸秆被搂集成草条。搂草机从田里出来,打捆机接着登场。沿着搂草机走过的路,打捆机将田里的草条吸进去,打包成圆柱体的秸秆捆被“吐”了出来。打捆机还没来得及离开,叉车和运输卡车就来到了田里。叉车将一捆捆秸秆装满卡车兜后,卡车呼啸着驶出田块。
“收麦的时候,我们为农户提供收、搂、捆、拉、送全套服务。农户不需要到田里来,我们会把小麦送上门。”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明众说,“农机作业效率高,而且作业质量好,抢得了农时,提高了播种质量。从耕到收,都用好农机,小麦产量1300斤就不成问题。”
据介绍,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拥有包括复式精量条播机、无人植保机在内的各类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130余台(套)。目前,合作社已完全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承担着刘官庄镇80%左右的作业任务。
6月6日下午,夏庄镇薛家石岭村村民薛俊良流转的100多亩田里,麦收正酣。“每年收小麦,我都找同发农机合作社帮忙。他们的机器好,机手都是‘老手’,基本上不掉粒子。”薛俊良说,“目前收了30多亩,每亩产量基本上都能过千斤。”同发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薛昌儒说:“为了减少小麦在机收环节的损失,我们合作社今年新进了4台纵轴流小麦收割机。”
近年来,莒县为助力粮食单产提升,通过鼓励购置推广植保无人机、气吸式播种机、小麦条播机等新机具,培育壮大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夏收,莒县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1万余台,小麦机收率99%以上。
科学种田强示范
“家里种的5亩麦子都收完了,亩产都在一千一二百斤吧。”“你这可比我家强多了。我家的3亩小麦,收成还不如去年呢,平均下来亩产不到千斤。”在夏庄镇石岭村村民委员会前,村民薛金亮与薛俊法聊起了今年的麦收情况。
同处一个村子,地块相隔不远,为何小麦的产量有这样的差异?“灌浆的时候,降水较少,田里有点干旱。我根据以往经验,认为浇不浇水无所谓,所以放弃了浇二遍水。”薛俊法说,“现在小麦产量能‘摸到’1000斤的边,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一看天旱就觉得要及时浇水了,所以我在小麦灌浆的时候多浇了一遍水,亩均产量达到1100斤左右很轻松。”薛金亮的做法则更科学一点。
如今在莒县,种地越发成为“一门科学”。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便可达10%以上。想大面积提升单产显然更加需要“科学”。在莒县,小农户依然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如何将更多的小农户团结成“大农户”,让他们从靠经验种地转变为靠科学种地,是莒县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莒县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种植,建设规模化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涌现出了以莒县永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系列经营主体。
“以前都认为要想多打粮,就得多用种、多施肥,恨不得有多少就用多少,没个够。”莒县永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强对科学种田深有感触,“现在我通过测土配方,分阶段精准施肥,同时开展种子包衣、精准播种,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产量。”
据介绍,莒县永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小麦玉米粮食种植基地,实行规模化种植,示范推广科学种地方法。对不愿流转又种不好、管不好的周边农户开展“菜单式”全托管或半托管社会化服务,让更多农户实现了“科学种地”。目前,合作社已与城阳、招贤等乡镇(街道)的2000余名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整合各家“小户”变成一个“大户”,推行统一的收割、耕种作业标准,实施宽幅精播、一喷三防、适期晚收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亩均增产20公斤以上。
“前年,为了实现浇水和施肥同步进行,我上了水肥一体化设施,一亩地就得投入500元左右。”张永强说,起初周边的农户不愿意跟进,自己就先干了一年。后来,看到亩产确实比以前高了100公斤左右,周边农户才愿意参与进来。
目前,莒县小麦良种包衣率达到100%,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面积累计7.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同时,莒县还遴选建设粮油生产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科技示范主体20个左右。全县建设小麦玉米百亩攻关区20个,千亩方5个,万亩片4个,辐射带动15.8万亩。通过组织高素质农民“推技术提单产”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户种粮水平并助力单产提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