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宣中心(农广校)将信息化手段充分应用到农民教育培训中,创造性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
制好一套课程。根据凤翔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学习需求特点,量身定制了一套适合凤翔农民学习的课程。主要用以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重点解决农民在种植、养殖、加工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旨在为凤翔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组好一个团队。选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征兵、杨凌农职院黄璞、全国共享师资郗银全、市级苹果专家李广文、土肥专家封涌涛、粮食专家王均强等一批农民喜爱的教学名师丰富教师库。同时在全区范围内面向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选聘“土专家”共同组建了150余人的师资专家团队。
建好一个机制。依照“体制完整,机制高效”的原则,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制框架,实现全区覆盖无空白、党政部门运行全管理、技术力量全程负责。具体构建了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的“12个镇党委+160个村‘两委’”组织架构,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规划,区农宣中心主要负责内容开发、网课教学、宣传推广、解疑答惑、后台维护等业务,保证平台正常运转。
凤翔区通过前期探索培训,农民的现代信息技能得以进一步发展,一条集线上培育和农民终生学习的新机制不断健全。
“全程全面”提升农民素养与技能。一是健全完善培育体系。形成了完整有效的教材、师资、课程、线上教学、跟踪服务等十大体系,帮助农民补短板、强弱项,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以田间地头为阵地,做强101所农民“田间学校”,以现代网络为依托,做强凤翔农民“手机学校”,积极推广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开展农民继续教育。二是助力“六类”人才成长。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人才需求目标,培育产业发展“排头兵”、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农村电商“领跑者”、农业农村“发明家”、乡村文化“传承人”六类人才。注重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注重激发农民创新研发能力,引导他们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试验和示范推广,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对标“六能”目标育人。中心以培育能干、能销、能管、能写、能讲、能宣的“六能”型农民为目标,教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让农民用好“智能手机”这个新农具、流量这个新农资、干好直播带货这个新农活,教会农民为家乡代言、为自己的农产品做代言,学会宣讲党的好政策、宣传农业新技术、新模式。2023年7月,在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凤翔区高素质农民胡全让获得泥塑赛项一等奖,赵小莲获得刺绣赛项三等奖。
形成完善的农民培育模式。探索形成了“党委政府、涉农部门、农广校、乡镇”四级联动的“126”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离校不离训”与“继续教育”的诸多难题,推动了农民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激活了乡村人才培育的一池春水。
构建了农民终身学习体系。持续推动终身学习,发放《继续教育证书》,制定《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持证高素质农民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4课时的继续教育,课程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以“凤翔农民手机学校”作为线上培训的主要载体。农机手张笃峰说:“我完成了3500个学分,帮我解决了20多个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咱农宣中心的培训不但越来越人性化、多元化,而且非常接地气,我们很喜欢。”这一模式助力农民素质与素养的提升,推动了农民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