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以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县为抓手,大力推行“一镇一品”婚丧宴请“瘦身菜单”,通过事前共商、事中监督、事后评议,构建全流程推进机制,用“小菜单”撬动“大治理”,“办酒进礼堂、凡事倡节俭、为人讲奉献”成为乡村新共识。截至目前,全市农村施行“瘦身菜单”节俭办酒累计2600余场,节约开支6800余万元,农户宴请花费平均减少40%,其中婚宴节约开支最高可达10万元。《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婚丧宴请“瘦身菜单”减出乡村善治新风尚》入选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依托三治融合,定好移风易俗“新规矩”。依托三治融合发源地的优势,发挥“一约两会三团”作用,多元共治助推移风易俗。一是协商议事定好“一村一策”。发挥村民自治优势,组织各村发挥百姓议事会、“桐馨”妇女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等群众组织作用,商议制定节俭办酒“一村一策”。截至目前,全市176个村订立文明餐桌公约,1000余名乡村厨师签订文明办酒责任书,选出30户“移风易俗好家庭”。二是“三治积分”激发参与热情。依托“三治积分”建立移风易俗评议奖惩机制,由村道德评判团、妇女议事会对婚丧宴席进行评议,统一实施“三治积分”,用加分来减免礼堂租赁费,并把婚丧宴请铺张浪费的农户纳入扣分名单,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同时,定期在村宣传栏张榜公示移风易俗措施执行情况。三是公益基金助力“帮困共富”。推广建立移风易俗共富基金,引导农户家庭将节俭办酒的部分资金捐赠用于帮扶救济困难家庭或公益事业支出,包括崇学助学、敬老祝寿、拥军优属、扶危救困等。去年,桐乡市洲泉镇成立首个“移风易俗共富基金”,共募集基金18万元,救助困难家庭15户。
紧盯三类人群,刹住铺张浪费“歪风气”。党员干部、办酒农户和农村主厨带头示范,将文明新风“吹”进村民心中,形成全员响应、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紧盯党员干部,党建统领率先突破。明确“市、镇、村、组”移风易俗联动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各镇(街道)纷纷出台镇机关工作人员及村社干部喜宴报告制度,党员干部率先践行婚丧宴请减规模、降规格、短日程,算清“经济账”“人情账”,在村民中形成可看可学的样板。二是紧盯村民主体,广泛宣传文明新风。实施农村喜宴报备制和移风易俗“月谈会”,讲解婚丧宴请节俭操办流程。深入实施“新风拂心移风易俗深化行动”,放大新闻媒体“社会”音量,媒体专项报道移风易俗先进典型150余篇次,曝光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31期。发挥文化专管员、民间艺人等“草根”作用,创作《移风易俗 共富有我》《喜事新办》等原创文艺作品20余项,举办文艺巡演100余场。三是紧盯农村主厨,全面履行节俭责任。乡村主厨在农户办酒时对喜宴的规格定位、食材采购往往扮演着建议者甚至主导者的角色。为此,重点加强乡厨行业管理,引导订制移风易俗新菜单,推出800元、1000元和1200元的个性菜单,取消高档海鲜,控制宴请食材开支。举办乡村厨艺培训班、“节俭桌餐”比拼赛,提升宴请桌餐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打造三大场景,培育乡村文明“活样板”。以精品化项目活动培育节约文化,在宴席餐桌、文化礼堂、婚庆礼仪等载体上打造标准化、精品化场景。一是打造“简约餐桌”热闹场景,减轻农民负担。婚丧宴请每桌遵循“定员、降标、减菜、控量、弃烟”的标准,菜品采用平价食材或农户自产的应季蔬菜为主,酒水以自酿米酒、平价白酒及饮料等为主,大大缩减了花费。改变婚宴伴手礼“十大件”的铺张,限定烟、糕、饼、糖等“四小件”,既彰显了精致简约,又传递了淳朴乡情。二是打造“家宴礼堂”数字场景,深化乡村善治。充分发挥数字治理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家宴进礼堂”数字化平台,推进家宴一键预约,重塑“礼堂预约—菜单推荐—服务选购—线上承诺—实时监督—评价激励”的流程闭环。构建评价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的23项指标,创新推出嘉兴首个共同富裕移风易俗指数,打造移风易俗指数雷达图,实现移风易俗“一图全观”。三是打造“婚事新办”多元场景,大兴文明之风。在引导和革新乡村婚俗形态上下功夫,将农村婚礼从“繁文缛节”和铺张浪费中解放出来。筑牢乡村文化礼堂精品阵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出一批简朴、时尚、受群众欢迎的婚庆礼仪服务项目。推进乡村“彩礼减负”,提倡有条件的村对符合“零彩礼”、低彩礼条件的家庭提供公益婚庆服务。
(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