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高站位实施“头雁”项目,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人才、科技、区位和校友优势,精准把握学员需求,精心设计培育方案,精细实施培育工作,通过云南、宁夏等地“头雁”项目培育实践,在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方面形成特色做法与经验。
发挥综合性优势
多学科协同定制化培育
为办好“头雁”项目,中山大学组建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专家委员会指导督查、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实施的专班,为“头雁”项目量身打造定制化培育体系。农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旅游学院等20个院系和研究机构参与到“头雁”项目中,约占全校70个院系三分之一,举全校之力,多学科协同,在班次规划、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针对性,切实做到定制化,为“头雁”学员赋能助力。
在班次规划上,根据学员产业特色、发展阶段和个人学习兴趣进行班次设置,采用公共必修课和特色专题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云南 “头雁”项目设置了综合经管班、种植业专题班、品牌与营销专题班等班次。坚持课堂讲授与现场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相结合,整合学校丰富教学资源为“头雁”学员提供形式多元的第二课堂。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育前调研,对学员面临的经营障碍、发展瓶颈、技术难题、市场痛点精准把脉,针对性排课、备课、开发新课程。为了讲好“高原特色农业创新模式”这门课,任课教师深入调研云南多个市州,专门绘制了云南乡村产业发展地图,提出农产品比较竞争优势与投资潜力指数。这类原创性研究成果和深入田间地头的“接地气”课程,学员特别“解渴”,启发出来的新思路和新方案务实管用。
在师资配置上,学校按照“深厚的理论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越的教学表现”标准遴选师资,匹配了由“中大优秀教授+知名高校学者+业界实务专家+产业政策导师”构成的名师团队。荣获旅游学届“诺贝尔奖”——联合国尤利西斯奖的著名学者、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多次为“头雁”授课,分享了将旅游发展、遗产保护与村民利益相结合,带动了全村摆脱贫困和发展集体经济的“阿者科计划”。该计划正是中山大学驻村师生团队协同当地青年干部探索出来的创新模式,被誉为“全球旅游减贫的一个中国方案”。
发挥大湾区区位优势
“一校双区三城”联动教学
中山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三座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都设有校区。广州是华南首府、千年商贸之都,是全国多种农产品的集散地,比如芳村南方茶叶市场是全国最大茶叶专业批发市场,还有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的“广交会”,“头雁”学员走进广交会、茶博会,学习观摩一流品牌会展营销模式,与全球参展商洽谈对接,还能到同班同学的展位打卡、助威;深圳是改革前沿、科技创新之都,“头雁”沉浸式体验广东改革开放城市活力,走进华为、大疆、百果园等知名企业探索科技与农业结合之妙;珠海是粤澳明珠、生态文明之城,“头雁”走进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研究院,考察海洋经济、海上牧场建设最新最生动的科技应用和产业实践,参观智能透明工厂,零距离学习标杆企业的匠心品质、精益生产和管理之道。“头雁”在中大,可以一站式联动体验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的风采与魅力。
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灌输。为了把体验式教学走深、走实,中山大学紧密联合知名企业、园区和科研院所,精心设计了拓眼界、链资源、看样板、学实招等不同层次的参观考察、对接交流课程,将理论课堂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为学员创造“百闻不如一见”的实境体验。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体验式教学持续培育全过程。“头雁”学员回到家乡之后,延续在校学习热情、友情,互相走访、观摩、交流,学习成效不断升华,合作成果不断落地。
建立长效性服务平台
“政产学研金”全链条孵化型培育
“头雁”进高校既是为了圆大学梦、更新知识,更希望拓展人脉、整合资源、助力事业发展。中山大学创新提出“365”模式,在培育过程中为学员创造思想、经济、情感3种价值,注重政策、技术、赛道、品牌、流量、资本6方面赋能,具体做法是5个结合。
“党建引领+情感纽带”相结合。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在班级中组建临时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党群结对等活动,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精心选派经验丰富 “一懂两爱”的教务班务老师,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班委会战斗堡垒作用,用心组织系列寓学于乐的课外对接交流活动,强化师生情、校友情、同学情,深受学员欢迎。
“头雁产品+广东市场”相结合。广东GDP连续34年领跑全国,农产品贸易额和出口增速位居全国首位,大市场伴随大机遇。在“头雁”培育过程中组织学员特色产品校园展销集市,“头雁产品+广东市场”专场对接会,定向邀请广东对口的代表性企业,组织学员进行项目路演和产品推介,链接中大校友和广东“头雁”,为“头雁”打开广东市场、走出国门提供平台。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相结合。2024年1月,中山大学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正式成立,整合全校5个国家级平台和20个省部级涉农科研平台的优势资源,实现了乡村的发展、建设、治理、农业科技和乡村公共卫生等领域首席专家全面覆盖,致力于推动学校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打造乡村振兴事业的思想库、智囊团和科技源。其中,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苏薇薇教授经过20余年持续指导农户及种植企业进行规范化、产业化种植,带动了化州橘红产业从几十棵树到近500家种植、加工、销售企业集聚,超35万从业人员,形成完整的化橘红产业链,与广东“头雁”开启了数千万元的产学研合作,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加成果转化应用的魅力。
“头部引领+腰部助推”相结合。“头雁”学员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各有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的学员,跟踪培育力求针对性。对头部学员,主要提供产学研、投融资、专业人才对接,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对还在起步成长阶段的学员,主要帮助他们革新理念、打开思路、宣传推广、链接上下游资源。同时在班级中营造“大雁带小雁,老雁帮新雁”的氛围,倡导守望相助、互帮共赢的班级文化,促进学员雁阵齐飞、抱团发展。
“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外省“头雁”学员到广东系统学习之后,热情邀请推荐授课老师送教上门,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把“头雁”福利带给当地干部和产业带头人。此外,在“一对一”跟踪培育阶段,积极探索“中大专家+本土导师”搭班配对指导模式,更加贴近学员需求。
(中山大学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