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的影响,全球粮食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都面临着严峻考验。2023年,我国就发生了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气候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因此,应当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不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的科技投入,比如培育适应能力更强的作物品种,大力推进防灾设施建设,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等。同时,要加强应急救灾体系建设,根据不同的区域、作物、灾种和环节,为灾后生产恢复提供精确有效、科学可靠的应对措施。只有真正让粮食生产从“看天吃饭”转为“知天而作”,才能有效应对各类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来源:《经济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