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万工程”的“数智密码”
时间:2024-09-02 11:16:2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调研组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发端于2005年的浙江“农民信箱”,伴随“千万工程”实施快速发展,历经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走在了全国前列。“千万工程”为浙江农业农村数智化发展提供了深厚沃土,数智化又反过来促进了“千万工程”的实施。实践表明,数智化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技术发展和实践应用、效率和公平三个关系,因地制宜,因业施策,突出建用并重,畅通数据循环,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智化翅膀。

  搭建起支持数智化发展的四梁八柱

  20多年来,浙江始终高度重视用数智化来撬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强化数智化赋能“千万工程”的保障体系。工作机制上,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每年召开工作现场会,定期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2021年以来,浙江省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工作思路上,坚持系统思维,协同谋划、一体推进,统筹建设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数字乡村,将数智技术同“千万工程”相匹配,把乡村智治等作为重点任务。政策支持上,实行“千万工程”设计规划在哪里,部门的扶持政策、项目资金、指导服务、人员力量就配套到哪里。先后印发实施了《浙江省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建设智慧农业、数字治理等应用场景。具体打法上,坚持闭环管理,责任到人,严格标准。注重先行先试,深入推进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将杭州等4个市、临安等11个县(区)作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地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乡村数智化发展。通过搭建“网上议事厅”,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等,让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都参与共建。

  数智化在“千万工程”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一是提升了生产资料利用水平。杭州市山行农业建设的农业MES系统,针对不同作物,开发设计全流程数据生产分析工具,建立植物生长和生产管理模型。目前已在云南、新疆、陕西等10个以上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应用,种植品类涵盖苹果、西梅、蓝莓等,面积超万亩,实现了水肥高效和植保精准化,全年用水量仅为传统种植模式的1/5,用药量为1/10。二是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兰溪市汤友贵家庭农场开展山地杨梅果园宜机化轨道改造和爬山虎等智能化机械应用,生产资料运输用工量从原来的每年350多个工下降到120个工,累计节约人工65.7%,运输环节年用工成本节省近7万元;通过大棚智能管理,节约用水80%左右,亩节约人工成本270元,亩增效益7800元。农场每年直接经济效益增加62.4万元。三是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龙游县国际花菇共富产业园建设了106座数智大棚、一个数智菌棒厂、一套循环农业中心,全年生产花菇200万斤。相比传统种植方法,实现了精准地温湿度控制、智能喷灌、病虫害监测和立体多层种植,产能提高了7倍,通过赋码管理,不仅价格好,还供不应求。

  推动形成新的合作形式,促进经营方式转变。一是经营主体发生变化,从农民转向“新农人”。衢州市柯城区在万田乡奕园村建设全国首个“阿里巴巴淘宝直播村播基地”。采用“孵、服、扶、辅、富”5F模式,让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目前,村播基地链接了68家电商直播企业、137名共富主播、2400多名从业者和16个村集体,培训学员8857人次,2023年带动创业就业1000余人,为16个村集体年增收732.3万余元。二是经营路径发生变化,从传统经营转向绿色高效。开化县的“茶二代”汪洋是2019年返乡的“新茶人”,将家中30多年的“御玺茶号”打造成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培训研学+旅游”为一体的发展经营模式。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让茶园从“看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连续多年获评有机认证企业,年游客接待量达5万余人次,带动茶农、低收入人群近5000人就业创业,“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三是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从单一转向多元模式。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以金华两头乌IP形象为核心,打造了集智慧养殖、科普教育、研学团建、休闲游乐、网红打卡等于一体的互动乐园。通过建设5G数字化智慧养殖中心,以数据贯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知识驱动、虚实融合的产业生态。将周边3镇9村的6个A级景区村、30余处旅游景点系统整合,带动村民就业超300人,村集体增收1330万元。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生活方式转变。一是数智让乡村生活便利化。浙江着力推动建设乡村数智生活馆,通过提升改造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形成数智服务中心,建设1个乡村数智服务场所、选聘1位乡村数管员、建立1套长效运营模式、提供N类数智综合服务。各村根据实际和农民需求设计,既有共性便民服务,也有特色服务,让村民真正觉得“有用、好用、会用、用得久”。二是数智让乡村环境绿色化。各地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基础,有的借助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村庄土壤、水质、垃圾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的依托数字平台实现信息集聚,加强多元主体沟通联系,实现村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有的利用数字技术展示未来场景,传授绿色生活知识,形成内部循环的可持续管理体系。三是数智让乡村资源效益化。常山两山合作社通过开发县级生态资源云脑数字化应用平台,收储闲置资源2.4万亩,收储估值近20亿元;成立生态资源交易中心,完成资源挂网275处,成交200处,成交金额7115.2万元,平均溢价率达45.6%。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治理方式转变。一是数智强化党建引领。衢州市对“三联工程”(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进行迭代升级,开发“浙里党群心联心”系统,打通整合“村情通”等资源,提供汇总分析、智能研判、预警整改、任务下达、服务集成、考评统管等功能。目前,应用已覆盖全部乡镇、村社,共有7.6万名党员参与联户,8955名村“两委”干部参与连格,6905名干部组团联村,完成事件任务450万件,群众满意率98.2%。二是数智服务基层治理。浙江省优化省级村(社区)基层组织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形成数字监管“一张网”、整体智治“一张图”、基层治理“一件事”,打造线上线下事件处置联动体系,有效推广“善治积分”等一批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实现省级可网办事项网上申请率、网上办事率、掌上办事率、跑零次实现率、材料电子化率均达100%。村民由过去的“有事到处找村干部”转化为“线上沟通监督,线下解决完善”。三是数智提升自治效能。现在留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每次议决重要事项都为参与人不足发愁,数智技术让空间距离不再是问题,村民参与积极性和效率极大提升。义乌市李祖村本村村民706人,招引创客235人,全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通过“有礼的祖儿”微信小程序,村民、创客和游客都可注册成为“原村民”“新村民”“云村民”,通过积分体系整合六大类社会治理场景,形成“共建、共融、共享”。

  乡村数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数智化在“千万工程”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数智化作为重要新质生产力必将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将愈发明显。乡村数智化要实现高效可持续化发展,首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浙江“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数智化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有为政府”主要体现在前瞻布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数智化应用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区域行业协作,优化营商环境和监管体系;“有效市场”主要体现在尊重数智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充分利用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以数智技术的新应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技术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关系。数智化技术发展关键在落地,重点在应用。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监测,2022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仅为27.6%,“一二三”产融合实际上在很多地区是“三二一”产逆向推动。传统农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海量生产要素和资源,要通过数智技术和数据资源赋能,打造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场景,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要聚焦产业发展最急需和老百姓需求最迫切的方面,开发好用、实用、易用的数智化产品。三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数智化浪潮贯穿到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将形成一些平台和资本流量集中、数据集中,也可能导致形成垄断,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受制于人”,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进一步发挥数智化协同创新、价值共享的优势,推进新兴技术、产业、模式与传统农业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形成农民利益联结新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红利”。

  在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的基础上,要在五个方面着力。

  以数智化催生更多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通过数智技术、智能装备集成应用等,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生产由劳动、土地、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施“AI+”,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另一方面运用数智化手段,充分挖掘和释放乡村文化、旅游等各类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农文旅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助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从重建设向建设和应用并重转变。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和基础设施,优先开发轻量级应用,避免重复、分散、过度建设。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建起来”转向“用起来”,进而让数智化平台“活起来”。要加强数智化基础设施和平台等运营管理,探索多元化运营管理模式,防止因运营机制不畅而“不了了之”。要充分动员广大农民参与,让数智技术真正下沉乡村、贴近百姓,避免“数字悬浮”。

  因地制宜推进数智化发展。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分类别、分步骤推进数智技术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等方面应用,避免“齐步走”“一刀切”。尊重农民意愿、聚焦农民需求,明确发展目标任务,有序推进重大平台应用。根据不同产业特点,通过数智化赋能精准发力,做强做优做大特色产业。

  着力提升数据精准度和有效性。要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国家、省、市、县、村等各级各类信息平台数据互通共享。规范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应用等全生命周期处理活动,制定不同产业的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规范,提升数据精准性和可用性。更加注重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抓牢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聚焦生物育种、绿色低碳、农业科技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技术自主创新、协同攻关。加快培养一批服务乡村的数智技术复合型人才,完善支持数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投入农业数智发展领域。

  (调研组成员:张国庆、刘洋、胡杰华、张珊、王芸娟、冯嘉宇、魏若璇、康婷、许阳)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