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脉动乌龙山——湖南省龙山县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观察
时间:2024-09-30 09:35:45 来源:农业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陈娜 字号:【

  在湖南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龙山县石牌镇上母村村民侯春梅一边挑选百合,一边对记者说:“在这里,80岁的老人也能来干活,一天能赚几十元。”一旁,50多位村民在忙碌地挑选百合、剥百合,其中不乏老人的身影。

  在山脚下的红岩溪镇毛坝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直通每家每户,55岁的村民彭吉恒笑着说:“我们这里环境比城市还好,空气要更清新。现在就盼着把村里的篮球场铺上塑胶了。”

  在一脚踏三省的桂塘镇,记者看到今年的调解记录本只有几页,桂塘镇政法委员胡春燕介绍:“以前,镇综治中心要负责全镇的矛盾纠纷调解,每天电话都被打爆,现在推行‘抓三级定三责’枫桥式工作法,矛盾基本化解在村里,镇上‘调解生意冷清’,这两天正商量着下村转转。”

  龙山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在国家及省、州多个部门的多年帮扶下,不仅本土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庄面貌也焕然一新,村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近日,记者走进这里,探寻龙山快速发展背后的强大支撑。

  强筋骨

  产业发展有诀窍

  开车一进石牌镇,路边一座座漂亮的楼房不由得引人注目。“这两年卷丹百合的价格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农民种百合一亩地纯收益上万元。”龙山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贾高顺说。龙山百合是龙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也是当地农民群众的“致富果”。

  龙山县是全国卷丹百合之乡。百合种植面积达10万亩,辐射13个乡镇(街道)4万农户,百合加工企业、合作社共126家,以鲜果为主的企业54家,干片加工企业63家,百合面条生产企业5家,百合饮料生产企业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

  然而,龙山百合产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果乐公司总经理张光昭称,上到老村支书父亲,下到在厂子帮忙的儿子儿媳,三代都有个“百合梦”。他对记者讲:“龙山百合也曾因盲目扩种而遭遇价格低迷。”为规范发展,龙山县在1998年成立百合产业建设办公室,参与了龙山百合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陆续在栽培技术标准、改良品种、加工标准、克服轮作障碍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成效。龙山百合也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多次在各级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上获奖。

  牌子越来越响,不仅种百合的尝到了甜头,留守老人、妇女也跟着受了益。百合从种到收都需要大量人工,尤其是7月初到10月末的采收季。80岁的李生龙指着耳朵说:“我耳朵虽然聋,但不耽误干活。”他告诉记者,老伴剥百合更麻利,两个人加起来一天能赚约200元,这一季下来能有2万元收入。“这个年纪到外面打工都找不到活儿,多亏了百合产业。”李生龙笑眯眯地说。

  更好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是深山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在龙山,不仅百合产业的联农带农机制比较健全,茶产业亦是如此。

  走在红岩溪镇毛坝村旁的河边,村党支部书记刘应科指着河对面一垄垄整齐的茶树介绍:“这是村里和天一茶业有限公司合作的部分茶园。”从2018年起,毛坝村利用与肖家坪村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有利情况,联动发展茶叶产业,由天一茶业公司牵头,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组建经济联合体,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最大限度地在茶园管理、产品销售、劳动就业等方面为茶农和脱贫户提供服务。

  70岁的周德建是毛坝村的老支书,家里也种了6亩茶,他笑着说:“70%的村民都在天一公司务工,六七十岁的老把式也能通过采茶赚百八十元。”

  不光是制茶,天一公司还致力于发展茶旅融合。走上天一茶业公司的观景高台,顺着董事长向明海的手指方向望去,乌龙山茶园和周边的树恰好构成了一片茶叶的形状,叶脉清晰,与旁边的小河相映成趣。目前,乌龙山茶园已成为五彩湘茶研学线路的主题茶园,以及“神秘湘西·秘境龙山”旅游线路的精品景点,每年吸引万余名游客前来游玩。

  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不仅有外来帮扶的支持、当地政府选择的智慧,也有山区农民的吃苦耐劳精神。当地青壮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但不管是半夜3点起来采挖百合,还是三伏天冒汗给茶园除草,对他们来说,在家门口有活儿干打心眼里高兴。

  细梳妆

  扮靓乡村有“面”有“里”

  清晨踏过毛坝大桥,水流声在耳畔,雾气朦胧中一栋栋楼院隐约在山间,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我们村是2021年评上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刘应科自豪地对记者说。

  推门走进农户彭吉恒家,不仅客厅收拾得利落,就连卫生间也十分整洁。“全村进行了改厕,家家都修建了三格式化粪池。”彭吉恒说,“修了新厕所,儿女回来更高兴了,习惯也从‘将就’变成了‘讲究’。”

  柏油马路旁,原本的排水沟被修整后种上花草,荒废的猪圈、垃圾堆放处都进行了整理,或是划了停车位,或是成了小菜园,护院的矮土坡变为修葺整齐的石墙。漫步村间,不仅垃圾看不到,杂草落叶也不见。在刘应科眼里,像经营家庭一样,村庄也要细心经营。毛坝村的改变是这些年龙山县乡村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龙山县立足实际,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99个村(社区)实现了饮水安全、供电平稳、道路通达,完成3108户农村户厕改(新)建任务。创建州级的最美集镇6个、最美村寨14个、最美河库1个、最美生态公路150里、最美农家2089户。

  红岩溪镇头车村大字沟古寨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传统土家吊脚楼被保护性修缮,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村民还吃上了“旅游饭”,经营民宿、卖土特产让农户“口袋鼓鼓”。

  无独有偶。兴隆街道尖岩村把尖岩山的裂纹酷似甲骨文“文”字的特征,打造“崇文尖岩”品牌,探索文旅发展路。

  村庄建设和维护的主力军是本地工匠。彭吉恒主动承担了毛坝景观灯、路灯的管护,大字沟古寨的修葺也是附近用工。近年来,龙山县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育管理,积极培训乡村建设带头工匠,让“土师傅”变成了新时代“巧工匠”。

  硬件提升了,精神需求的满足也要与时俱进。“党的二十大,前进的灯塔,中国式的现代化,迈开新步伐。”湘西自治州三棒鼓艺术团的李有为把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感想写进了土家族的“三棒鼓”表演,并送戏入村,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

  8月,2024年湘鄂渝三省(市)边区夏季篮球文化节在桂塘镇结束。提起篮球赛的盛况,胡春燕对记者说:“主赛场得有5000人,观看网络直播的人数也不少,旅店、饭店都爆满。”桂塘镇篮球文化源远流长,镇民爱篮球、懂篮球,篮球队里父子兵上阵都不稀奇。不只如此,每年正月初一,镇里会举办春节农民运动会,周边镇村也要相聚一起打篮球赛。据了解,这样的农民运动会已经举办40多年了。“我们这里是村村有球场,组组有球队,农民不打牌更爱打球。”胡春燕笑称。

  谈起村子的变化,多位农民向记者表示,还有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过年时比以前更热闹了。龙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余宇航说:“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回来了,这些村里的小汽车都摆不开。”

  修内功

  锻造治理“生力军”

  在茅坪乡茶园坪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田志涛拿出了一份一周工作预案明细:“其实这种模式已经有20多年了,以前没有系统总结过,现在归纳成‘三单五制’工作法,思路更清晰了。”

  龙山县“三单五制”工作法主要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注重建强村级党组织和村级主干队伍,针对建强村级党组织制定了目标、权责、实绩三项清单,激励村级干部想作为、会作为、争作为;针对提能村级主干队伍推行了联审、帮带、预安、考评、调整五项制度,强化政治、专业、精准、实效、约束五种导向择人、育人、用人、识人、留人。该工作法获评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30个最佳案例之一。

  村里想干事,党支部书记这个“头雁”是关键。龙山县积极回引常年在外做生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优秀党员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田志涛就是其中之一。

  “原来茶园坪的矛盾比较多,现在是最和谐的村。近期新修桑龙高速茅坪枢纽占地,涉及几个村,乡里在茶园坪花的精力最少。”茅坪乡乡长孙本键讲,主要得益于村“两委”班子能干,出现问题邻长、片长、村支书第一时间介入,首先明确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调解时也坚持公平公正,让村民信服。

  田志涛介绍,尽管村“两委”班子团结,大事小事都经常商量,他也遇到过难调解的事。村里的教师和邻居因地块发生了纠纷,却不认调查的结果。“老师也教过我,不得已我把老师请到了村委会,让老师坐我的办公桌,我坐他的位子,问换位的他该怎么办。”田志涛讲起这件事很是感慨。

  涉农无小事,稍有不慎可能转化为其他矛盾纠纷。近年来,龙山县逐步摸索出一套扎根本土的矛盾调处方式,被总结为“抓三级定三责”联动解纷工作法,入选了中央政法委公布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抓三级定三责”联动解纷工作法,即村级矛盾三天必调、必调三次;乡级矛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突发性、疑难复杂或乡级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以县综治中心为平台,由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牵头,县乡村三级力量共同调处。

  在华塘街道官渡社区,社区支部书记向梨花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详细介绍了矛盾调解的每一步程序。她表示,第一时间发现纠纷是关键,网格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决定着能否预防和守住“第一道防线”。

  向梨花使用的小程序是今年龙山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推广的。今年6月,矛调中心从临时机构转为县委政法委管理的全额拨款单位,设立了网格化管理、律师服务、矛盾纠纷受理、矛盾纠纷指挥、应急调处、吴良佑调解室等10个业务平台,形成“一站式受理,一平台调度,全链条化解”运行机制,村里的事儿有了更结实的兜底。今年以来,全县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872件,调处成功1761件,调处成功率94.07%。

  在“抓三级定三责”的基础上,桂塘镇立足区位优势,也摸索了一套自己的“三联三共”枫桥式解纷法。桂塘镇与湖北省百福司镇、漫水乡,重庆市大溪镇、可大乡山水相连。为了妥善解决边区矛盾,桂塘镇组建了涉边工作领导小组,与三省(市)边区乡镇完善联席会议、信息交流、治安联防等联动机制,对涉边重大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

  机制更健全了,干部干劲愈发充足。随着一件件家长里短的小事得到妥善解决,农村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有了明显提升,干事更有底气。多位村(社区)干部表示,矛盾调解花了多少功夫,老百姓心里都清楚,工作很有成就感。

  离开龙山,从空中俯瞰武陵山脉,连绵的群山化作一个个绿色的圆圈,蜿蜒的盘山道仿佛细细的丝带缠绕其间,振兴的脉动正蓬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