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中国 沃野流金——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综述
时间:2024-09-30 09:39:04 来源:农业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宋晓娜 字号:【

  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代庄村,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盛大举行,台上,连台好戏轮番上演;台下,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智慧农机“大展拳脚”、非遗技艺绽放光彩。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围绕“报丰收、展丰收、品丰收、助丰收、乐丰收、庆丰收”,丰收节现场既有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又有特色美食品鉴,让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能大饱口福。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天星村,“数智赋农·振兴39”电商直播亮相丰收节,聚焦欠发达县域,邀请电商平台开展现场直播带货,呈现农产品电商消费新场景。

  ……

  放眼田野,稻熟虾肥、瓜果飘香,到处是丰收的盛景;大江南北,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到处是庆丰收的人群。

  9月22日,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丰收节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全国主场活动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代庄村举行,农民登台唱出丰收赞歌,特色展区亮点纷呈,各地也通过挖掘本地特色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全面展示我国粮食丰收盛景、农民幸福图景、和美乡村画卷。

  展丰收

  写就75载“三农”华章

  “我们丰收啦。”在丰收节全国主场联欢活动现场,来自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等5个村的村支书向大家报告了今年丰收的消息。

  五谷丰,笑声扬;粮满仓,国兴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载栉风沐雨,从当年4亿多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实现这一跨越的答案就藏在千里沃野的丰收故事里。

  数据是成就的凝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从品质上看,截至2023年,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7.5万个。从生产效率上看,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从丰收节全国主会场代庄村往四周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高标准农田,农田里阡陌纵横,物联网控制系统、水肥一体机、一体化泵站系统等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代庄村支部书记代玉建介绍,村里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联,面对今年雨水较多的不利天气,目前,高标准农田里种的花生和红薯长势良好。

  代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是我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例证。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民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

  “土特产”是乡村的金名片。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的特色农产品展位旁也挤满了人,参展商们热情地介绍着家乡的土特产品,邀请来往的人品尝。

  不只在全国主会场,在丰收节山东主场活动现场——威海市环翠区小庄村,“好品山东”黄河大集的特色农产品展位前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枣庄展区,一个个品质上乘的石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购买品尝。目前,枣庄市已打造出一条完整产业链,开发“枣庄石榴”的产品附加值,有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类市场主体118家,开发出石榴深加工系列产品8大类36个品种,2023年整个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

  从全国层面看,我国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20个,农业产业强镇1709个;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5万家。乡村休闲旅游业平稳发展,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400亿元。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3年的2.81缩小到2.39。在各地庆丰收的现场,农民脸上掩不住的笑意是这组数字的最好说明。

  回望过去,成就辉煌;放眼未来,风光无限。站在7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丰收节,既是对过往成绩的庆祝,也承载着对未来丰收的无限希望。

  乐丰收

  “美好的日子唱着过”

  “新时代、新气象,老百姓脸上喜洋洋”。在丰收节全国主场联欢活动现场,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天元村的村民们把自己的村歌带到了舞台上。“新农村、新景象、美好的日子唱着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我们在路上”,歌中唱着“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天元村的变化。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2023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作为较早实施“千万工程”的村庄,天元村的蝶变是“千万工程”成效的见证。如今的天元村,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农家小院、别墅洋房,商铺集市、人来人往”“文化礼堂、精神家园,草根明星、吹拉弹唱”。

  天元村党总支书记钱海明说:“从2004年我们推行改厕开始,20年来,村庄面貌和村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泥路变成了柏油路,农房变民宿,村里建起了公园,家家开上了小汽车,住进了别墅。”

  在乡村治理上,天元村有“妙招”。通过推行积分制,以分代奖,年底可以拿分换钱,1分可以抵10块钱。“在环境卫生、邻里关系、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好的我们要加分,做得不好的我们要扣分。”钱海明说。通过这种方式,村民自觉承担起维护村庄清洁的责任,由原来的“等着别人干”变成了如今积极主动自己干,乡风文明也好了起来。

  天元村的发展和他们带来的节目,是今年丰收节主题的最好呼应。从2020年的“庆丰收·迎小康”、2023年的“庆丰收·促和美”,到今年的“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丰收节的主题始终与时代同频。

  贵州贞丰县挽澜镇,农民以稻谷收割“大比武”的形式献礼丰收节;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农民代表生动地讲述着自己的奋斗故事,分享幸福生活。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当地群众换上民族服饰,以优美的舞姿再现农民勤劳耕耘的场景,阳光下,万亩稻田犹如流动的金色画卷,与远处的青山、热闹的人群相映成趣。

  这一场场活动都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果的生动展示。各地在丰收节的组织上,都将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展示乡村建设成效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成果展示、技能比拼、典型选树等形式,推广优质品种、先进装备、实用技术、典型种养模式,开展农业农村典型模范事迹宣讲、乡土专家技术分享、乡村能工巧匠绝活展示和农业农村人才选树等,发掘乡村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乡村优秀文化,全面呈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画卷。

  从“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抬头赏景、起步闻香”的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白云山村,到蹚出一条脱贫振兴路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再到把泥泞小路变成致富的康庄大道的西藏林芝市察隅县沙琼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丰硕成果正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

  助丰收

  打造优质农产品“大卖场”

  “这几年,村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到这几年村庄的发展,代庄村党支部书记代玉建打开了话匣子。作为农业大村,从2015年脱贫至今,代庄村全村620户2254人,人均收入达2.3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了6万元。“村民农忙的时候在家种地,农闲的时候去农业基地打工挣点零钱,日子过得热火朝天。”代玉建说。

  代庄村的发展是我国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何乘着丰收节的“东风”,让农民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本次丰收节在带动活跃城乡消费上出招,唱好促进消费“重头戏”。

  “3、2、1!”随着启动按钮的落下,9月7日,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正式拉开帷幕。今年金秋消费季以“绿色健康消费 金秋共庆丰收”为主题,在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绿色健康消费倡议,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西安市、贵州省台江县、广东省清远市等热门消费地区通过屏幕进行农特产品推介和促销举措发布。举办地天津市通过现场制作、美食品鉴等形式,推介以小站稻、七里河海蟹为代表的津农精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对农产品来说更是如此。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位于大山之中,物产丰富,凯特芒是当地的特产。凯特芒具有质地细、味道甜、香味浓的特点,营养价值丰富,但曾经受交通不便的限制,凯特芒很少被外界熟知。这些年,通过电商直播,凯特芒这个藏在大山里的水果慢慢被人们看见。

  从一方屏幕到城市餐桌,近年来,电商直播在农特产品的推介、销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金秋消费季注重发挥线上平台作用,打通农产品线上消费渠道,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本次金秋消费季,国内五大电商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创新而务实的助农惠农政策,以电商之力助推优质农产品走向四方。

  而在丰收节庆祝活动现场,各地也积极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设置农产品、乡村特色产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系列特色展区,进行优质农产品、乡村精品旅游线路等的推介,将丰收节的会场打造成优质农产品的“大卖场”,实现“庆丰收、促增收”。

  陕西省汉中市黄官镇水井村的郑富学带着村里人编的藤编来到了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藤编编成的箩筐、摆件、背包等一系列产品吸引了来往的人驻足。据郑富学介绍,20世纪9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编。如今,藤编也成了村民获得收入的一个来源。“我们在这儿摆了还不到一天,拿过来的两个大的躺椅就都卖出去啦。”谈起参加丰收节的收获,郑富学笑着说。

  农民节日农民乐,农民节日为农民。丰收节为农民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农民登台做主角,或载歌载舞表达丰收的喜悦;或通过讲述分享他们所感受到的山乡巨变;或作为运动员,在富有农耕农趣的体育项目中挥洒汗水……

  舞台之外,一系列惠农助农的政策措施、一系列节日服务的发布推出,实现了把节日真正办到农民心坎上。

  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的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作为农民观众代表来到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据他介绍,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几千亩,托管3万多亩,涉4个乡镇24个行政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提到近年来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刘天华深有感触:“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给我们这种种粮大户的种粮补贴非常给力。从大的方面说,连续十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现在我们国家又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系列措施对我们来说就像一颗颗定心丸,我们种起地来很踏实。”对于未来,他干劲满满地说:“相信我们的乡村会越建越好,相信我们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丰收。”

  礼赞丰收奏欢歌,致敬“三农”向未来。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75载峥嵘岁月镌刻在古老的乡村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出一部壮阔奔流的恢弘史诗。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正如历史长河,始终奔流向前,永不停歇。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