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披荆斩棘,75年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挥洒汗水,投身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让一个个翻天覆地的巨变在山乡间上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向着农业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亿万农民群众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5年。
这是农业经济加速发展的75年。吃不饱,曾是国人难忘的痛苦回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把解决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2023年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比1949年增加321.1公斤/亩。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我们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粮食安全观”击碎了“谁来养活中国”之问。从饥饿到温饱,从吃得好到吃得健康,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菜篮子”“肉盘子”“米袋子”更加丰富多样。现代科技、耕地保护、政策补贴、高素质农民等让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端牢饭碗的基础愈加夯实。不仅农业一产效率提高,近年来,我国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乡村土特产品“上网出村”,农业景观“打卡出圈”,遗产文化“神秘出镜”,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多功能性日益拓展。一批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这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75年。从新农村建设到人居环境整治,2023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5%,87.6%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焕然一新的和美乡村添彩农民生活;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到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2023年年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超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水电路气网基础设施全方位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正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底色,蓝天永驻、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有制度革新。从“人民公社”到“包干到户”,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各项改革事业持续推进,广大干部群众创新探索,持续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改革之路。这些改革保障了农民各个时期的基本权益,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和美乡村提“颜”又增“质”。
这是农民生活极大改善的7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4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不少群众挣扎在贫困线上。改革开放后,从首创“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亿万农民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伴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电脑、汽车、新房,生活条件改善和收入增加的喜悦洋溢在广大农民的脸上;“村BA”、农家书屋、红白理事会,文体活动丰富和移风易俗促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根发芽。农民思想视野愈加开阔,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农民正奋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奋勇前行。回首七十五载,我们见证了中国“三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熠熠生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为我们继续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继续书写新时代大国“三农”的辉煌篇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