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陈晓
安徽丰原集团工程技术部工程师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多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资源化利用之路,把秸秆等曾经的农业废弃物创新开发了多种多样的高价值产品。陈晓,作为安徽丰原集团工程技术部工程师,负责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工艺设计、工程设计,熟悉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各环节。对于小秸秆如何释放出大潜能,在推进农业绿色生产上发挥大作用,让我们听听她怎么说。
问:以前农民是怎样处理秸秆的?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候,农民大多将秸秆当成饲料或者燃料,喂养自家的牛羊,还用来生火做饭,燃烧取暖。但慢慢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户自家养殖的少了,做饭取暖也用上了热能更高的煤气天然气,秸秆处理变成了“丰收后的烦恼”。这时候,农民大多将地里的秸秆“付之一炬”,就地焚烧成了处理“无用”秸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而且农民认为,将秸秆焚烧之后,不仅可以杀灭秸秆中的虫卵,还可以将秸秆转化为草木灰,起到养地的作用。
但是焚烧秸秆存在很明显的不足甚至是危害。从前每到秋收、麦收季,秸秆焚烧产生的滚滚浓烟和呛鼻气味充斥田间,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好的影响;秸秆焚烧还可能会引发火灾,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采用粗糙的发酵手段,将秸秆做成动物饲料,可能造成动物消化问题。秸秆制沼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加剧气候变化。
问:与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相比,如今秸秆资源化利用有什么好处?
答:“能源加材料,万物秸秆造”。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就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经过工业化手段提取、转化,最终让秸秆回归到土壤中,实现绿色、环保,零碳排放,实现了绿色农业循环发展。
通过秸秆资源化利用,走高值利用路线,产生的产品可以作用到农业生产中。秸秆不仅可以做成肥料、饲料、燃料,通过先进科技手段生产出的聚乳酸地膜可以代替现在农民常用的聚乙烯地膜,由于聚乳酸是可降解材料,所以不存在地膜长时间在地里降解不掉的问题,对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很有帮助。黄腐酸黑地膜是对聚乳酸地膜的进一步升级,这种地膜不透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其中蕴含的黄腐酸又可以作为肥料,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植物源黄腐酸与化肥、有机肥配合用于农业种植,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果蔬汁香味浓。同时植物源黄腐酸也是土壤改良剂,能够改善土壤有机质,使土壤中微生物、黑土质增多,提升土壤层养分含量。若连年施用,化肥用量可逐渐减少,促进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使“黄土地”变“黑土地”。
问: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农民的看法是什么?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绝大多数农民是积极支持的。因为自从秸秆禁烧之后,田间产生的大量秸秆,他们自己处理起来既耗时耗力,又没有任何收益。如今对秸秆进行统一回收实现再次利用,他们可以将秸秆卖出去,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的田间收获场景与过去相比已经完全不同。过去,每到麦收季,田间到处是堆起的秸秆垛,点上火烧起来浓烟滚滚,气味呛鼻,老远都能闻到。而现在,秸秆回收能换钱了,农民收获季在田间将秸秆进行简单打碎处理后,可以用机器进行打捆,然后统一运输到附近的收储点,既省时省力,又实现增收,秸秆也从让人头疼的“废物”变成了能换钱的“宝贝”。
问:这么多年来,从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说起,农民的绿色生产观念有了怎样的转变?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解决4亿多人能吃饱的问题,怎么能打出更多的粮食。在我们“老祖宗”的种粮习惯里,没有什么绿色生产的观念。慢慢地,进入新时期,我们的粮食产量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上只看重数量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农业面源污染加重。这个时候,粮食稳产与绿色发展兼顾,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于农业绿色生产,农民从一开始的不了解、不主动到慢慢尝到绿色生产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甚至开始积极学习怎么通过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收益。就拿秸秆再利用来说,这些年来,农民越来越认识到,原来不起眼的秸秆通过处理后,竟然能生产出那么多高价值的东西。
每到麦收季,将秸秆按照要求打捆,卖到收储点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此外,还有一些农民将留一些秸秆在地里,在机耕作业时粉碎还田还土,起到养地作用。对于一些有养殖业发展的区域,秸秆又可以用来制成饲料,让动物吃上新鲜的口粮,而动物产生的粪便,又可以制成有机肥施加到田里,这就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农民正在利用自己的智慧,积极主动的探索更多的高效的方法,秸秆也从让人头疼的“废物”变成了能换钱的“宝贝”。
数 据
截至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8% 比2017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8%,比2017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的缩影。2023年,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了4.76,比2014年提高了0.35个等级;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4.10亿亩,全国农业用水量从2014年的3869亿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600多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系数达到0.58,比2014年提高了0.05。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比2012年减少817.1万吨;2023年全国农药使用量115万吨,比2012年减少65.1万吨。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分别超过78%、80%,重点地区“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