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对策研究——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
时间:2024-09-30 09:26:58 来源:农业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湖南省怀化市委课题组 字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丘陵山区受地理条件、产业形态、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农民以散居为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湖南省怀化市位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多年来,立足自然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阶段,持续探索创新丘陵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乡土特征、山区特点、民族特色,彰显“怀景怀乡怀味”的“五共五美”怀化模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怀化市聚焦庭院美、村落美、田园美、乡风美、生活美“五美”目标,创新同台共比、五治共举、村户共美、党群共建、产业共融“五共”举措,成功探索出具有怀化特色的“五共五美”模式。

  同台共比,争先创优浓氛围。从2022年开始,怀化市创新开展“打擂比武”,先后召开8次现场会,晒成绩、找差距、学先进、促后进,有效激发干事动力。一是“实评价”找差距。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难点制定评价体系,由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第三方民意调查机构组成考评组,通过随机抽查、媒体暗查、第三方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各县市区工作实绩进行评价。二是“现场会”学先进。现场会上,由综合评分前两名的县市区作典型发言,并授予“红旗单位”、给予资金奖励,全面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三是“挂牌督”促整改。对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实行问题清单、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通报制“一单四制”管理,定期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真挂真改真销号。

  五治共举,统筹推进靓环境。坚持“一治”带“四治”,把治乡风与治厕所、治垃圾、治房屋、治水体进行统筹布局,实施系统治理。一是提质扩面治厕所。推行“首厕过关制”,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及“回头看”,对新建改的无害化卫生厕所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3%。二是分类减量治垃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同时创新推广“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超市、“积分制+再生资源回收”等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3%。三是全域统筹治房屋。依法有序拆除农村废弃危破房屋、残垣断壁等1.6万处,因地制宜修缮翻新老旧木屋,唤醒沉睡的资源。加强古村落、古建筑等传统村落和文化的保护,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延续侗寨、苗寨等民族特色风格。四是多措并举治水体。坚持农村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对居住相对集中区域的生活污水,采取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方式进行治理,对居住相对分散区域的生活污水实行资源化利用。2023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1.37%。五是创新载体治乡风。开展“微宣讲、大振兴”等文明新风培育活动,制修订侗款和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推广红黑榜、积分制等新机制,深化移风易俗。

  村户共美,乡村面貌换新颜。坚持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景,逐步做到村村清洁、户户整洁,村户共美、美美与共。一是开展“八整洁”行动。发动群众开展客厅收拾整洁、灶屋清理整洁等“八整洁”行动,以户为单位进行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二是开展“微改造”行动。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利用竹木、土砖等乡土材料,改造修饰老房子、边角地等,打造公益设施、小广场等“微景观”11.9万个。三是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区域为重点,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8个,市级和美乡村380个,县级和美乡村619个,提升和美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党群共建,全员参与聚合力。一是强化党建示范引领。始终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明确各级书记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第一责任人,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健全完善“党建+微网格”机制,建立微网格党员网格长、宣传员、保洁员、监督员“一长三员”环境卫生治理职责清单,以党员“作表率”引导群众“动起来”。二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广泛推行辰溪县麻溪村的群众自组织、自规划、自筹资、自建设、自宣传模式,激发村民自愿出力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构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机制,健全“一约四会”自治善治体系,建立“最美村规民约”评选机制,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机制,筹集垃圾收运处理运营资金,推动生活垃圾处置常态化长效化。

  产业共融,美丽经济添活力。一是因地制宜兴产业。既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柑橘、杨梅、黄桃等传统种植业,又放大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果蔬稻茶基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举办油菜花节、杨梅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不断丰富田园游、农耕游等旅游业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振兴互促共融、提质升级。二是凝聚人气促增收。创新开展和美乡村“十大网红打卡点”等评选活动,定期发布评选结果,不断放大美丽环境的品牌效应,吸引了省内外游客打卡观光。坚持种养旅一体化,在发展传统种养业的同时,着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引导当地群众通过人力资源、农房、土地等深度参与乡村旅游运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排全省第3位。三是乡村产业增动力。近年来,怀化市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着力开发和挖掘家门口的农业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服务等领域就业岗位、创业机会,吸引农村青壮年返乡回流,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2023年怀化市新增返乡创业主体0.47万个,同比增长14.1%;新增带动就业人数8.15万人,同比增长10.1%;新增返乡创业投资11.4亿元,同比增长12.3%。

  面临的困境

  怀化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适合丘陵山区学习借鉴的好做法、好模式,但与走在前沿的江浙地区相比、与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以下困难和挑战。

  全域推进有待进一步加力。怀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点上示范村亮点纷呈,面上一般村工作抓得不够,进展滞后,没有做到全域整治和常态化管理,也导致了有的村垃圾清理不及时,黑臭水体治理不彻底,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率偏低,残垣断壁、危旧房屋整治不到位,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效果不明显,边远地带和背街小巷整治不彻底易反复等问题。

  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是个别群众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政府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二是部分群众环境意识较差,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不良习惯没有根本改变。三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文明乡风培育还有一定差距。

  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怀化市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产业发展,实现了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双赢。但是当前怀化市通过环境改善带动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一些网红打卡点、乡村旅游景点上,面上整体带动成效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提升。

  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涉及农户厕所改造、垃圾清运等方方面面,前期资金来源以项目建设资金和专项补助资金为主,项目建设完成或集中整治结束后,后续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管护机制不健全,道路、设施等得不到及时维护和修复,影响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开展和常态长效。

  基于怀化实践

  对丘陵山区的建议

  持续改善丘陵山区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保持历史耐心,着力建设具有乡土特征、山区特点、民族特色的丘陵山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丘陵山区经济相对落后、财力较弱,整治步骤要坚持首抓示范和整体跟进两发力。丘陵山区城镇化水平偏低,县域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阶段,先易后难,做到示范引领为先,逐步推动整体提升。要坚持适度集中示范带动。针对丘陵山区散居实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引导适度集中建房,同时探索推广“百村万户”等示范创建工作机制,特别是推行“联村联创”模式,将地域相近、资源相连、产业相关的村整合联动创建和美乡村,总结推广一批可借鉴的经验,循序渐进抓整治。要坚持规划引领整体推进。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同时,整体推进要重点聚焦治水体、治垃圾、治厕所、治乡风、治房屋“五治”。

  丘陵山区少数民族较多、规约有力,整治主体需坚持党政主导和群众主力两统筹。丘陵山区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用好民言民语、民规民约、民歌民会等推进整治工作。要突出抓“党政主导”聚合力。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有关部门“一把手”挂帅出征、带头研究部署、带头督促落实。农业农村、住建、财政等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清单化”项目管理、“多元化”资金投入、“最严格”督查考核等制度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突出抓“群众主体”激活力。编写倡导规范建房、爱护环境、文明乡风的山歌、“顺口溜”,以及规范群众言行举止的少数民族款约,持续用好“侗款”“鼓楼会谈”等传统议事形式,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探索推广“美丽积分制”“幸福基金”众筹众帮机制以及“六自”模式,不断激发群众建设家园的内生动力。

  丘陵山区群众散居为主、组寨分离,整治方式要坚持网格管理和智慧治理两推进。丘陵山区受地理条件、产业形态等因素限制,农民居住地普遍较为分散,整治面临较高成本、较大挑战。要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整治方式,全力提升整治效果。要强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健全完善“党建+微网格”机制,建立“一长三员”环境卫生治理职责清单,对网格内的环境进行分片管理,将每村每组每寨每户分包到人,紧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开展网格日常巡查提醒。要创新推进智慧化管理。抓紧数字乡村建设,开展智慧乡村试点,创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平台,发挥政务服务App、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载体的宣传引导功能,探索开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互联网+监督申诉”端口,建立问题在线即时受理与限期反馈机制,着力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丘陵山区风景秀美别致、物产丰富,整治成果要坚持美丽环境和美丽经济两促进。丘陵山区一般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是风景秀美之地,也是发展旅游胜地,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优势,实现环境美化与产业发展良性互促共进。要扮靓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产业。按照“适度拆、精致改、全面美”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微景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保留延续侗寨、苗寨、瑶寨等少数民族特色风格,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风情体验旅游。鼓励农户以家庭为阵地,结合休闲旅游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会,探索发展“生态产品+农耕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美丽经济。要做大集体经济反哺乡村建设。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反哺乡村建设”机制,将村集体经济收益主要用于环境整治、走访慰问等支出,特别是创新推广村级集体经济“三小反哺”乡村建设新模式,即以“小整合、小补助、小奖励”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项目资金不足、群众干劲不大、发展后劲不够等问题,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

  丘陵山区常态管理较难、问题易反弹,整治机制要坚持立行立改和常态长效两强化。在丘陵山区,因为群众过去的生活习惯,环境整治问题极易反弹,必须久久为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常态化排查整改问题。坚持动态排查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一单四制”管理,纳入督导检查重点核查内容,推动立行立改。要建立健全常态参与机制。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每年发动“四季攻势”,在重要节假日和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大整洁大清扫活动,引导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等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化、长效化运行管护。

  (课题组成员:贺遵庆、刘美祖、林确清、粟定先、全开仕、王志刚、郭丹、刘成、陆丹)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