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农产品已经卖到清华大学啦!”河北省威县魏家寨村的村民们高兴地说。近年来,威县依托教育部定点帮扶资源优势,以“农校对接”消费帮扶为突破口,立足河北,辐射京津,建立威县农产品进入高校的稳定渠道。
“目前,威县农产品已经进入清华、南开等30多所京津冀高校和数百所中小学校,近两年来,面向学校销售农产品达5.2亿元。2023年,脱贫人口年收入增速达到10.47%,高于同期国家和省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一倍以上,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86%以上。”威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孙国福介绍,“农校对接”作为消费帮扶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威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抓手。
优化布局
夯实“农校对接”基础
威县地处广袤的华北平原腹地,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威县聘请中国农科院编制现代农业总体规划,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通过减棉花,增林果、饲草、蔬菜、畜禽,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明确了“一区三带五主导、七个特色带全域”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一区”即1个君乐宝乡村振兴示范区。2014年7月,引进君乐宝乳业集团,短短8年时间,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建成存栏量8.2万头的7个万头牧场和2个年产28万吨的乳品加工厂、1个3A级景区、18万亩饲草基地,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奶业强县。“三带”即3个现代农业示范带。规划建成沿西沙河优质梨果带、沿106国道设施蔬菜带、沿金沙河畜禽养殖带。“五主导”即5个县域主导富民产业,构建“南鸡北牛、东菜西果”的产业布局。“七个特色”即赵村镇乳业、枣园乡蔬菜、高公庄乡番茄、七级镇毡包、侯贯镇皮毛、方营镇休闲食品、贺营镇手工粉皮7个特色产业小镇。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培育形成奶牛、威梨、葡萄、饲草、瓜菜“五个10万”特色产业,2023年,仅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5.6亿元,奶业核心区赵村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做强品牌
把好“农校对接”质量
品牌是畅通市场消费的金钥匙,威县坚持“三全”战略提升品牌价值,即全链条支撑打造优质产业,全过程管理铸就甄选品质,全方位推广塑造明星品牌。
龙头企业带动是做强品牌的主体基础。威县通过整合水电路等各类涉农资金7亿元,实施路网、高效节水、井电配套、农业开发、粮改饲等21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规划面积4.5万亩的河北省首个副处级农业园区。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42家,发展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6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
健全标准,强化农产品品质。威县出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意见》,创新威梨栽培“八大程序、三十道工序”和“一标五规”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5%,获果蔬绿色有机认证43个,成为“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万头牧场均通过国际良好农业GAP认证,威县乐牛乳业研发生产的“悦鲜活”品牌获第13届全球乳制品大会乳品创新大奖,“白小纯”品牌获第59届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完善服务
健全“农校对接”机制
为了更好推进“农校对接”工作,威县结合实际情况,调动多方力量,创新工作模式,建立了“领导小组——消费联盟——帮扶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农校对接”。
一是健全组织。成立农校对接消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消费帮扶政策,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部署重要行动。同时,整合全县50家涉农规模以上企业,成立“农校对接”消费联盟,建立成员单位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分解工作任务、建立激励机制,负责运营“农校对接”消费帮扶的采购、销售、运输、存储、品牌打造等业务,不断拓展消费市场。
二是完善渠道。依托商务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政策优势,建设实施了河北乡间货的物流有限公司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健坤餐饮集团净菜加工京津冀后厨房项目等,带动威县辐射周边县市,极大提高了威县农产品物流运输能力和加工能力,进一步拓宽威县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利用资源。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成院士合作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平台10家,引进南京农大沈其荣院士团队实施世界领先的木霉真菌项目。率先探索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改革,建立“首席专家+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体系,5年评定农民技术员919名。同时以服务建设和美宜居村庄为导向,支持高校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助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提升效益
发挥“农校对接”优势
通过“农校对接”的深入开展,威县建立了农产品基地与学校、电商、批发市场稳定的产销关系,不断扩大销售幅度和半径,打通农产品走向餐桌“最后一公里”。
一是整合销售资源。积极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动员部门和乡村干部做好“采购员”与“导购者”,形成消费扶贫的强大合力,通过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积极购买销售县域特色农产品。同时,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等各类宣传渠道,进一步营造消费帮扶“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整合平台资源。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消费帮扶渠道,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特产品销售,推动“农校对接”消费帮扶工作。打造京东扶贫威县特产馆,上线人民网“人民优选”平台,面向高校师生重点销售君乐宝牛奶、德青源鸡蛋、威梨、手工挂面、小米等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1750余种。依托“梨花节”、消夏夜市等活动,销售威县农特产品,举办消费帮扶专场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优先采购特色产品。
三是整合营销资源。通过指导重点农特产品认定和扶持电商平台等措施,提升威县农特产品知名度,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县供销体系和合作经济组织,统一产业管护、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宣传营销,提升特色农副产品认可度和竞争力。注册“悦鲜活”“威梨”“威州牛肉”农产品商标,全方位打造威县农业区域公共品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