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一方产业的“诞生”与“成长”并非一日之功,正如育人成才,也须因材施“浇”。
近年来乡村产业新功能、新业态不断拓展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目前,我国已累计创建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但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较低,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等情况。这就需要更加精准务实,分类抓好乡村产业发展。从功能和定位来看,乡村产业大致可以分为大宗农产品、特色产业以及脱贫地区帮扶产业。
对于大宗农产品来说,其在农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权重,具有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运输量等较大的特点。因此,重点是节本提效、延链增值,应当在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可以根据产业特点,探索精深加工以及综合利用等新业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提升产地预冷、保鲜烘干、精选分级等初加工设施水平,推进精深加工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链条带动效益提升。
对于特色产业,尤其是乡村特色产业来说,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乡土气息以及比较优势是其显著特点。因此,以“特”制胜,做精做优是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这就需要立足资源禀赋,错位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在生产上,应适度规模。有关部门需加强产业监测,引导经营主体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尽可能顺应市场、按需生产,尤其是应避免单一品种过度规模生产。在组织上,应做到有序竞争。行业协会需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引导经营主体细分专业市场、规范发展。
对于脱贫地区帮扶产业来说,其主要功能是“守好底线”,通过发展好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此,重点是巩固成果、分类提升。一方面,应继续在脱贫地区规划发展市场前景好、群众意愿强的新产业,因地制宜支持脱贫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帮扶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让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由脱贫迈向致富的“阳关道”。比如:对于产业基础较薄弱的,持续巩固;对于发展较好的,继续升级;对于发展停滞的,有效盘活;对于发展不理想的,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产业发展好了,乡村才能聚人气,农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对于各地各部门来说,有责任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一件大事”来做。要通过精准研判、务实举措,分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产业兴旺中实现富裕富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