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变装”文旅兴 产业向新活力显
时间:2024-03-04 09:33:4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韩晨雪 字号:【

  临近年底,我早早买好了高铁票,准备新春回乡走基层。自从开通了京张高铁延庆线,北京市区到延庆区的最快运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26分钟,车票二三十元,价格实惠,极大地方便了回乡人。出了延庆站,驱车半小时,就到了我的老家——北京市延庆区香营乡东白庙村。尽管积雪还没融化,寒气逼人,但看见香营乡的标志,看见大街小巷卖年货的摊位以及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仿佛被节日氛围感染,冬日阳光也温暖了许多。

  马上进家门了,刚好碰见胡同里的卫生员骑着电动三轮车路过,我便和她攀谈起来。“王大娘,我记得以前是脚蹬的车呀,啥时候换新车啦?”“去年所有卫生员都学了电动三轮车驾照,我们都持证上岗了,现在这个车能放四个大垃圾桶,更方便,而且车坏了乡里还给统一定点修。”王大娘每天走街串巷最起码2次,一个月1500元的工资,还能顾着家里的活。

  年味浓

  永宁古城的变装与热烈

  从我家开车十几分钟就是永宁古城,这里过年氛围格外浓烈,永宁大集因过年变得烟火气更盛。

  永宁大集起源于明代,有600多年历史,是延庆地区尚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集市,入选了第三批延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延庆区京郊过大年主推旅游线路之一。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车流拥堵、道路破损、广告牌匾五花八门的问题摆在了古城面前。为了更好提高游客体验感、提升环境质量,延庆区在2023年3月份启动了永宁古城区域环境提升项目,多措并举,改善环境。据延庆区城乡环境管理中心主任曹慧江介绍,永宁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玉皇阁及周边区域,共完成彩绘翻新4600平方米,门窗更换1772平方米,新铺透水砖、小料石2万平方米,更换破损石材4510平方米,种植地被7500平方米,种植乔木、灌木625棵,翻新建筑外立面8870平方米,新铺沥青混凝土路面3500平方米。

  “变装”后的永宁古城,道路更加平整,环境提档升级,承载能力增强,客似云来。白天走进古城大集,道路两旁小摊各色各样,附近村民来卖水果、小吃、古玩、手工艺品的不知凡几,吆喝声不绝于耳,路上行人摩肩接踵,土特产品广受欢迎。

  “我在网上看见秤砣下边有羊拉车,可惜今天没碰见。”一个小孩穿着喜气红衣,站在“称心如意”大秤砣前,面露惋惜。他说的是大集上另一件新鲜事——坐羊拉车的大爷。山羊戴着墨镜前边走,大爷露出一撮山羊胡和一口大白牙坐羊车,一人一羊早前成了大集上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可来过不少回了,这次专门来买火勺的。自从这两排门店的牌匾统一了,坑坑洼洼的路面变成了清代铜钱样式的装饰了,中所屯、仓胡同、卫后巷,这仨牌楼也修葺一新了,不仅买东西更方便,我看着心里也敞亮,今年的年货都在这买的。”游客拍着手里大包小包的囤货边说边笑。

  夜间的永宁就换上一身“绚丽华服”。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红红火火,糖葫芦、小灯笼、套圈飞镖及各种玩具琳琅满目,不时有跳高跷、舞龙队、扭秧歌、划旱船表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升级整改后的永宁古城里,乡村醇厚人情味与生活的真实热烈交织,年味愈浓。

  产业兴

  农业产业的探索与创新

  “最近咱们乡里有发展什么新产业吗?”我找到“土专家”张石宽,问起乡里的变化。“很多新变化呢,咱们乡里奶牛、花卉等老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稳了,也都有所创新,我们每年培训的知识也更新了,像那个八棱脆海棠果、铁杆大葱、羊肚菌等新产业刚开始尝试,效果挺好,我自己也搞精品桃种植。”张石宽说。作为乡里的高级农业技术指导员,他在负责村子里农药包装物收集、绿色病虫害防护、农村农事群信息发布等工作之余,还种起了精品桃。“我用自己的8亩地种精品桃,里边有13个品种,全程精细化技术控制,桃子品质好。桃子成熟时,我通过微信朋友圈、一亩田APP、抖音等平台发布信息,大桃不出地头儿就卖完了,去年挣了10万多元。”讲起自己搞的精品桃种植,张石宽滔滔不绝。

  根据已获信息,我尝试联系了新老产业有关人员。腊月二十八这天,我来到了香营村铁杆大葱种植基地。

  “前边那一片,是我们尝试种植铁杆大葱的地方,去年9月份,区里还有记者来帮忙宣传卖大葱哩。”路边村民指着一大片海棠树说。香营村党支部书记吕墩成说起铁杆大葱也是满脸喜色,“我们村党支部领办了香营村经济合作社,流转400亩地种植八棱脆海棠,其中60亩海棠园尝试林下种植铁杆大葱。去年是第一年,产了10万斤,用‘新闻报道+现场采购+短视频实拍带货’方式卖葱,卖得很快。”香营村村民尤留锁笑呵呵地说,“每亩地能拿到1100元的流转费,铁杆大葱用的是中国农科院的种子,第一次种,就搭上了区里融媒体平台,效果不错。”

  除了第一次出现在香营乡的铁杆大葱,一直发展的“老产业”也有了新变化。

  耿铁焕是北京大地群生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说起合作社的发展头头是道:“2007年就成立合作社了,近年来,我们也寻求新变化,利用数字化、科技化养殖奶牛,给社里1000多头牛编号,新增挤奶器、运粪机、送料机等机器,现在得有70多台了,这个产业还带动周边20多人增收就业。”旁边的合作社工作人员接过话茬:“我们每个人工资每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多的时候8000多元,比当地工资高。”

  香营乡聂庄村的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鲜切花,2021年开始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健说起村里的生意非常在行:“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村与北京延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花卉种植合作,主要种剑兰、芍药、百合、玫瑰等花卉品种,这两年销路逐渐打开了。”2023年,聂庄村在原有花卉种植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在48户村民院内种植了剑兰,促进了花卉产业的延伸。据工作人员介绍,为满足春节花卉市场需求,聂庄村花卉种植基地自去年10月份开始错峰种植,目前种植7棚百合花、2棚向日葵、1棚郁金香,预计产量可以达到8万枝,可满足春节到3月的市场需求。牵手企业,聂庄村逐渐适应市场需求,利用环境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发展鲜花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路径。

  回乡几天,在浓郁的烟火气里,在广阔的田地边,在农户的言谈间,我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进一步感受到乡村农业种植和养殖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村开始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业技术的学习。不少村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