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发挥地方人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时间:2024-03-04 09:14:4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朱秀香 字号:【

  山东省烟台市是农业大市,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始终坚持“走在前、开新局、作贡献”。近年来,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把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农业强市建设作为履职主线,持续在提升履职效能上出实招、务实功,使人大履职过程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成为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强化乡村振兴法律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利器。2023年上半年,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了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工作中,除做好实地检查、座谈交流等常规动作外,还通过不预设路线、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细找深查,努力掌握法律实施的第一手材料,并采取“面对面”形式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执法检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强化跟踪问效,紧盯检查发现的村庄规划良莠不齐、乡村产业融合度不高等突出问题,连杀“回马枪”,实施再检查、再推动,进一步加快监督成果转化运用。

  烟台的海洋经济全国闻名,是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最多的城市。市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立法如何保障和促进海洋经济下的乡村振兴,先后制定了《烟台市海岸带保护条例》《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在立法保障下,沿黄渤海岸线建成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6处,“蓝色粮仓”建设如火如荼,海工装备产业乘势而上,以往局部污染、过度捕捞带来的近海资源枯竭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面积达99%,部分投礁区生物量增加5.6倍,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烟台乡村振兴驶入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快车道。

  着力提升涉农监督质效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督流程 强化监督实效的实施意见》。“依法、有效”四个字贯穿涉农监督全过程,成为行使监督职权的鲜明特点。

  一是“事前”注重选好监督议题。把涉农代表建议、调研了解情况、群众反映意见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通过把好人大监督“头道工序”,积极吸纳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确保市人大涉农监督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服务民生。二是“事中”注重增强监督刚性。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衡量监督效果的重要标准,随时做好打“硬仗”“拉锯战”的准备。围绕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市人大常委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连年开展专项工作监督,深挖影响乡村环境的堵点和难点,对相关部门破题解困、整改提升压实了主体责任。从反馈结果看,全市农村水电路气暖等配套更加完善,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9%,所有建制村实现快件直投进村,污水治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效显著。三是“事后”注重追踪监督效果。把功夫下在跟踪问效、推进工作上,通过跨年度接力抓、多手段结合抓等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形成叠加连环效应。针对烟台严重缺水的基本市情,市人大常委会紧盯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和现代水网建设、水资源调配等关键点,综合运用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等监督手段,推动全市水利建设管理各项措施更好更快落实。经过各方努力,老岚水库枢纽工程2023年9月正式完工,年底开始下闸蓄水,有力守护烟台发展的水安全“命门”。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抓实“两个强化”,引领涉农代表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投身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一方面,强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在全市162处镇街全部建立代表联络站,并设置128个村代表联络点、26个农业产业特色代表联络室,明确“布局科学化、建设标准化、活动经常化、运行规范化”要求,用高标准统筹代表联络站(点)建管用,搭建起“乡村振兴·代表建功”的履职平台。另一方面,强化涉农代表建议办理,在坚持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督办、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对口督办等做法的同时,组织提建议代表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点评打分,进一步加大督办工作力度,以点带面推动涉农代表建议有效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政策措施,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乡村振兴承载着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扎根三农沃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强化人大担当作为,为烟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山东省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