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三元双向”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时间:2024-08-07 08:40:3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陆家木 范瑞娟 张静静 字号:【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西峰区按照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的总要求,立足生态定位,发挥资源优势,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循环为主线,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着力构建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闭环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

  果蔬种植夯基础

  西峰区在苹果产业上大力推行集育苗、栽培、分拣、储藏、加工、销售、培训为一体的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今年已完成老旧果园改造8300亩,安装防雹网1300亩,防霜机35台。据统计,全区现有4个苹果专业乡镇,苹果种植面积达13.1万亩,总产量每年稳定在12万吨以上,总产值约8亿元。

  居立现代苹果示范园是西峰区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苹果示范园区,现已建成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1000亩,栽培红思尼克、嘎啦、瑞雪、瑞阳等新优品种,年产值约1000万元。园区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推广果园水肥一体化管理、全程机械化管理和绿色病虫害防控等先进技术。这一系列标准园区的建设,为西峰苹果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底气。

  在蔬菜种植方面,西峰区切实增强露地蔬菜和设施瓜菜的产能,建成肖金设施基地、“三川”、彭原鄢旗坳等5个设施蔬菜示范点和彭原镇鄢旗坳村、后官寨镇孔塬村、肖金镇左咀村等10个露地蔬菜基地,初步形成了“一园两川多点”的蔬菜产业布局,2023年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0.88万亩,产值达到1.74亿元。

  生猪养殖强牵引

  甘肃庆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业务涉及生猪屠宰加工、深加工,猪肉食品批发和零售等,已建成一条自动化生猪屠宰线,一年可屠宰生猪30万头,向市场提供精品生鲜猪肉3万吨。

  正大集团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推动搭建生猪“繁、育、宰、加、销”一体化产业平台,带动了西峰区6家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建成种猪繁育基地5处、500头以上生猪育肥基地30处,发展出规模养殖户220户。

  生猪产业采用正大“三定”(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合作模式,按照“六统一”(统一良种繁育、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控、购买保险、回收屠宰)标准组织生产,“三定”模式养殖基地、场(户)存栏量达西峰区存栏量的70%以上。2023年,西峰区生猪饲养量达到24.56万头,生猪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2024年上半年生猪存栏达到12.6万头、出栏8.9万头。

  “三定六统一”的生猪产业模式,把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和农户的劳动力优势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对产业链进行了科学布局,也为当地产业增效创收。

  生态菌业促闭环

  西峰区日照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黑木耳的生长,可以做到一年两到三茬,相比东北地区一年一茬,既增加了木耳种植的频次,又使得大棚利用率更高。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是西峰区重点打造的全国农业绿色先行区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示范项目之一。

  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地92亩,采用国内领先的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技术,结合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培养架及净化系统,实现了全自动、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年生产菌棒2500万袋。基地积极推行黑木耳一年三茬种植模式,单棚年收入可达12万元。2024年,通过设施设备扩容,实现了年产菌棒5000万袋,建成75座吊袋生产示范教学大棚,生产销售菌棒1000万袋,实现菌棒收入2000万元以上。该项目吸引47个村集体投资1000万元,通过订单种植模式与农户紧密合作,为当地创造了200个稳定就业岗位,助力5000余人实现增收。黑木耳养殖与庆阳地区的粮食、果品产业高度契合,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附加值,还构建了种植与养殖业的桥梁。

  近年来,按照“前端拓展、中端扩规、后端延伸”的发展思路,西峰区着力打造“菌种研发、袋料生产、养菌出菇、加工销售、菌糠利用”的食用菌全产业链条。坚持“保产量、扩规模、增面积”,加快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引培龙头企业产菌棒、管销售,培育合作社强服务、联两头,动员农户搭菌棚、搞生产,推动形成庄前屋后建棚、千家万户养菌的生动局面。

  “三元双向”融合助力产业腾飞

  西峰区以科技示范点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推出并实施一系列切实方案举措,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政策支撑培优扶强。按照“4+N”的政策制定思路(养殖类、瓜菜类、果业类、菌类+其他奖补),印发了《西峰区农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在投资建厂、大棚建设、生产菌棒、品种选育、冷链仓储建设、品牌创建等多个领域制定“一揽子”奖补措施。实现种植养殖菌业一体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建设、企业农户政府一体发力、政策科技资金一体支撑。

  在电商培育方面,对企业、合作社,按电商平台网上农产品销售额的1%予以奖补,最高奖补10万元。

  在经营主体创建示范方面,对2021年以来创建成功、正常经营且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明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给予一次性奖补。

  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对2021年以来入围“甘味”品牌及认证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给予一次性奖补。

  在新品种选育方面,黑木耳、香菇生产经营企业年内选育出性状稳定,适合当地生长,且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新品种,每个品种示范种植设施大棚达到5棚以上(每棚按标准棚折合计算),奖补20万元。

  在保鲜库建设方面,对新建储藏能力100吨的保鲜库(气调库)奖补资金9万元,每增加100吨储藏能力增加奖补资金7万元,单个建设主体最高奖补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另外,政府每年列支6000余万元资金对主导产业进行奖补,引导经营主体扩规模、提产量、创品牌。同时,坚持基础设施跟着项目走,优先配齐示范基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通过政府贴息、政银企搭桥,帮助企业、合作社解决生产发展资金279.21万元。

  农业科技提质增效。蔬菜种植引入第九代日光温室、钢架拱架大棚等设施建设工艺;苹果栽植增加防雹、防霜、防冻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其中,食用菌推进“六化”延长链条(菌种液体化、制棒自动化、灭菌国标化、接菌标准化、养菌智能化、种植规范化),引进国内领先的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和全自动定量接菌机、全自动制棒生产线,采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养菌架和智能化恒温养菌技术,制定和实施了《西峰区木耳吊袋种植大棚建设标准》,使养菌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缩短到1个月,接种成本下降了50%,菌棒产量增加3倍以上。

  循环农业双向发力。发挥种植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养殖业的效益牵引作用和菌业的闭环作用,提升农业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效益。黑木耳菌源厂对西峰区13.1万亩苹果约0.6万吨冬春剪废枝杂木进行废枝利用,作为菌棒原料,实现种植业与菌业闭环发展;同时,养殖产生的粪水也可为种植业生产提供底肥,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循环发展;将冬春剪苹果废枝杂木作为黑木耳菌棒生产基料,对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进行还田利用,实现种植业与菌业循环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